wangdong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ongsheng

博文

愚人谈科研长期成长

已有 1780 次阅读 2022-9-15 11: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昨天看了郑泉水教授的文章,谈到从0到1的创新的问题。我们也有这个梦想。今天是愚人节,所有以想谈点科研长期成长的问题,作为20年科研思考的总结。

      1)节奏的重要性。跑马拉松总会有第一集团,而冠军总是在第一集团出现。这个就是说你若想获得冠军,就必须跟上第一集团的节奏。院士/杰青/长江们是第一集团的代表,我们若与他们可以交流,就必须跟得上他们的节奏,这很大程度要求我们要小心的选择题目、科研方向和坚持真的科研,也包括做与众不同的东西。节奏这块对女性科研人员很不利,因为要养育小孩。如果一个学者到了一个高水平的平台,第一件事就是适应人家的工作节奏。

      2)政策的风险性。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在哪都要研究学校的领导层,也研究部和省高教政策的走向。政策的红利是很重要的,如你会看到2012年优青施行,80后就快速起步,很快将类似我的70后拍在沙滩上。我2002年博士毕业,至现在20年间共拿到了1000万的经费,年均是50万,这个似乎是了不起的成绩。而目大家熟知的各类人才通常都会有较大的一笔科研启动费,这就是政策红利。越是大的团队和大的平台,越容易享受政策红利,就像是国企。而作为独立的科研人员(民企),应对政策风险的唯一选择就是努力的去做,前提是看准方向。政策的风险在中国尤甚,因为科学研究起步晚,没有完善的约定俗称的规则。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

       3)政治的加持性。机械能的势能和动能是相互转化的,动能代表你跑马拉松的节奏,势能就代表你的装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不是守恒而是叠加翻倍的。就我在土木工程的观察,一些学者没有能够走的更远,就是缺失了政治势能的加持,尽管他们享受了政策上的红利。我天生是远离政治的,自然就主动放弃了这个政治势能。有了政治加持,对全局掌控、信息的了解等都要早一步的。

      所以,科研上拉开我们距离的,不是智力的因素,而是选择的结果。你会看到很多优秀的、才华横溢的博士毕业生到了小的平台,就一下子完蛋了。其实他首先的问题是节奏没有了,然后后二者自然跟他没有关系了。他们自己可能还在怨天尤人,但本质问题他们没有看清楚。

      我们团队是在交通部属大学起步,就土木而言我是创立者之一,是很小的平台;因是部属高校,这个平台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节奏始终没有降下来,自然就跟上前边的队伍了,尽管目前的差距在拉大。

后记:这篇文章最早写于2022年4月1日,个别地方出现可言语不当。感谢科学网的审核及与我沟通,得以最终成文。感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36193-1355417.html

上一篇:如何写好学位论文的摘要和结论
收藏 IP: 111.33.2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