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sjk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sjkx

博文

[转载]聚焦科学问题,突破教育研究瓶颈 ——教育研究的科学基础与科学问题专家研讨会在我部召开

已有 2595 次阅读 2019-7-1 13:1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聚焦科学问题,突破教育研究瓶颈 ——教育研究的科学基础与科学问题专家研讨会在我部召开 

2019-06-24 19:03

“如何聚焦科学问题,突破教育研究瓶颈?”2019年5月31日,来自教育部科技司、国务院参事室、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多位专家,在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召开“教育研究的科学基础与科学问题”专题研讨会。

袁振国教授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目的。他指出,教育发展进入到了“大教育”阶段,以网络化、智能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大教育正在渗透并日益瓦解往日的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景象、新问题和新机遇。同时,出现了“大科学”的概念,自然科学之间加快交叉融合,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也不断加强。但受制于传统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教育研究遇到了瓶颈,急需突破,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此背景下,需要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参与讨论教育研究的科学基础,需要通过相互的激发和合作,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对教育科学研究贡献智慧。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邹晖处长介绍了教育部科技司近期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教育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她希望借助这样的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汇聚教育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的专家,建立并完善教育的科学基础和知识框架,理清教育研究的科学基础和科学问题,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和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科技司基础处杨博、杨文辉两位同志一同参加了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何积丰院士、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张彦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杨颉教授、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傅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永和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孙建文副教授和李卿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唐玉光教授、城市与区域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金澈清教授和王伟研究员、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龙年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 顾小清教授、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荀渊教授和副主任柯政教授、教育心理学系周加仙教授、教育管理学系朱军文教授、教育学系刘世清副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交流。清华大学程建刚教授以书面的形式提供了建议。与会专家围绕科学发展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加大教育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育与技术相融合、推动学科间融合等维度展开充分探讨,为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颉教授认为,教育学广义上研究人的发展,狭义上研究学习和认知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学习和认知方式,但从现实情境中来看,却存在着信息化融合的分离和过度训练的问题。此外,教育需要创新。按照传统的经济学模型,教育的经济社会效益呈现弱化的趋势,这对国家的教育投入带来挑战。因此,教育政策工具需要创新,为论述教育投入的效益提供新的视角和有效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何积丰院士提出,当前教育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教育模式亟待转换;二是教育内容的急剧膨胀;三是教育产品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往的教育模式不一定能对接当今的教育需求,教育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教育内容不能止步于书本和学科知识,更要建立大科学的概念,集中力量做好科学研究,落实产学研相结合。因此,面对时代的挑战,教育也需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教育模式,更新教育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金澈清教授表示,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教育行为是否是可以计算的?教育行为是多维度的,如果进行单独抽取,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因此需要对教育行为精准建模;其二,教育规律是否可以解释?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判断好的教育,需要对教育规律进行阐释。其三,教育不均衡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何进一步解决教育受众、平台性能、个体差异等信息学挑战,从而借助互联网来缓解教育不均衡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指出,教育要从学科到问题。首先,学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要不断促进学科间融合,组建知识体系,推动跨学科学习和对话。其次,学生中存在“物理不碰物,生物不懂生”的现象,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是教育当下的问题所在。最后,学生课业负担是最大的问题。整个社会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课内外的学业任务如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仍待解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顾小清教授提出,发展“大教育”与“大学科”要解决三个课题:一,前沿技术的跨学科技术设计。在大学科背景下,科学的问题、学习发生机制的问题等需要跨越学科边界;二,屏幕文化对社会情感的影响。屏幕是当今青少年同伴交往的重要特点,屏幕化环境对情感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需要对认知、情感社会的进一步研究;三,多模态学习分析方式来理解非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通过学生外显因素,来测量非认知因素,细化研究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教授表示,教育神经科学的诞生,把三个不同学科进行了统整: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以脑科学和心理学为例,同一个问题,从多个学科视角进行分析,会更具科学性。此外,知识具有整体性,教育面对的也是整体的人,因此学科的统整十分必要。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使脑科学知识运用于教学,促进脑科学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发展和神经科学发展的重要命题。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认为,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发挥科技对教育的引领作用,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研究问题:其一,科技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技术新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以乘势而为,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其二,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要加快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培养一支懂技术、懂教育的队伍;其三,教育科学本身的发展。要处理好教育学的发展与科技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龙年教授指出,从脑科学家的角度看教育,教育学不是学科问题,而是大社会系统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现行教育体系需要做出改变,包括知识体系、技能体系、智慧体系(人的聪明程度)。随着知识发展,知识体系会大量下降,孩子的天性教育、整个教育体系的观念需要进行调整。如何在这三个观念上有所改变,还孩子以快乐,这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唐玉光教授认为,教育的发展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科交叉,鼓励教育和脑科学、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教育与前沿科技的交叉融合,教育与人口、经济、法律的交叉融合;二是通过研究范式,教育+,健康+,智能+,进而促进学科交叉。推动研究范式的变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数据的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国家层面数据的统计口径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伟研究员提出,教育目前要做三件事。一是做好课程。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归因于技术,增强人工智能,需要依靠教育,提供人才后备军;二是样本需求。将教学过程数字化,利用技术采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各种技术,采集各种学习行为,建立多个数字化系统,形成组合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数据库;三是教育畅想。做大规模、个性化教育,通过减少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时间运用到个性化和创新化教育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永和教授认为,教育发展目前面临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教育到底提出了哪些重大的实践问题,科学到底如何来看教育?其二,教育基础研究的位置是什么,有哪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其三,其他学科与教育的高墙怎么推开,有哪些重要方法和举措、学科布局等,其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提纲挈领的?这些要结合学科发展进行考虑。教育的问题不是单纯研究教育的人可以解决的,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

国务院参事室张彦通副主任指出,当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回应三个问题。第一,教育研究如何服务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如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育需要教育的支持;第二,教育如何驱动创新?教育创新需要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的改变;第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终身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领域通力合作,反哺教育领域,促进教育良性发展。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程建钢教授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态势,提出五点意见。一,从前沿角度看,神经科学、内脑科学、物联网、云计算如何助力教育的发展;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处于初级阶段,面对混合教学改革新常态和泛在教育的新常态,如何判断教育发展走向;三,从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看,教育研究需要交叉融合,把教育技术的二级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深度融合;四,从深度融合角度看,教育技术研究要基于教育研究;五,学术研究如何阳春白雪,要系统规划,发挥其社会效益。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邹晖处长在专家发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发展中很多问题都有共识,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一是科学发展中的教育问题,二是教育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如何从教育的视角看科技,哪些技术和方法可以运用到教育的实践中去,教育中的难题有哪些是科学类问题,哪些是教育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做边界的划分。

袁振国教授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拨冗与会,并就教育研究的科学基础与科学问题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袁教授提出,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实践问题和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华东师大将就此问题持续组织开展多领域专业的学科交叉研究,并诚挚邀请和期待各位专家作为专家咨询团队成员,为研究工作提供持续稳定的智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31516-1187601.html

    上一篇:[转载]“全国教师教育发展论坛”议程出炉!报名即将截止
    下一篇:[转载]全球教育部长级论坛“脑科学与教育未来”
    收藏 IP: 101.86.20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