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idag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shidaguan

博文

间隔年”是就业路上的以退为进 精选

已有 3876 次阅读 2016-7-20 21:52 |个人分类:教育视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业规划, 间隔年, 生活教育

      据媒体报道,某机构近日发布的“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除就业、学习深造和创业外,“间隔年”已成功跻身95后最爱的毕业去向前列,占比达4.8%。不少学生纷纷尝试当导游、网红,投身支教、环保和医疗义工及相关公益行动中,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间隔年”,即学生毕业后先不找固定工作,而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旅行、做义工、背包行走等“间隔”当前社会生活,去了解自我、体验生活,重新发现自己并决定未来的方式。自2009年引入我国,有关“间隔年”的各种做法就不断被媒体报道,也引发了不少争论,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任性和“逃避现实”。其实,“间隔年”在国内的流行,有利于弥补年轻人生活教育缺乏和生活经验不足的弊端,帮助他们认清自身和社会,找准职业方向。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的生活教育并不被重视。不仅学校开设的生活课程偏少,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也缺乏历练。学校内外之间的“围墙”让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滞后于年龄,生活技能缺乏,对社会认识不深,也就难以合理定位职业方向,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对于该选择什么工作仍一脸迷茫。

  其实,毕业时能顶住就业压力,在“间隔年”任性一把的人并不多。一些家长希望孩子一毕业就能挣大钱,无奈“毕业季”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不少毕业生只得在就业压力下向现实低头,匆忙找一份工作,甚至将钱多作为找工作的唯一标准。殊不知这种浅层次的就业,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后期的成就感缺乏、工作疲倦和频繁跳槽,让他们为这种准备不足的就业付出代价。

  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句话流传很广,因为道出了一些人的生活状态——缺乏目的和乐趣,因忙而盲,在生活的道路上,与理想和兴趣等初始追求渐行渐远。“间隔年”正是让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涯之前多一些生活体验,并在不同经历中问自己“为什么而出发”的过程,给他们树立理想信念,明确职业方向留下了试错空间和选择余地。

  其实,“间隔年”在国外已发展得比较成熟,特别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这些国家由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好的社会福利,其政府和大学公开支持“间隔年”。所以,作为全球流行的趋势,“间隔年”看似是年轻人逃避现实,其实是以退为进,有助于他们成长成才。虽然“间隔年”对国内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存在着学校资金紧张、制度缺失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但作为一种促进青年社会化,帮助他们选定人生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方式,我们应看到其积极意义。(肖纲领)

     文章首发2016年7月19日《中国教育报》,详见:http://learning.sohu.com/20160720/n460203630.s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373-991880.html

上一篇:高校学费涨声如何伴随掌声?
下一篇:少一点对名校崇拜的执念
收藏 IP: 114.252.251.*| 热度|

4 范运年 张端鸿 shenlu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