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 精选

已有 5567 次阅读 2022-4-6 10: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IP-C (49).jpg

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多远?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2021年,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把公司名字Facebook改为Meta Platforms,并称之为元宇宙,瞬间引爆全世界舆论的燃点,有人甚至称2021年为元宇宙元年,这种突如其来的热潮令人猝不及防,紧随其后各种名义的云宇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们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这景象颇有些唐代诗人岑参所谓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热闹过后,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一个现实问题,本轮热潮是一个商业巨头引发的简单概念炒作,还是一种呼之欲出技术发展趋势,为此,必须清理如下三个问题,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支撑元宇宙的技术条件具备了吗?真实的元宇宙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目前关于元宇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为此,需要通过对元宇宙概念发展史做些简单梳理,从中不难发现,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最初是由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59-)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正式提出来的。从构词法来说,元宇宙的前缀meta有“之后、超越”的意思,而verse则是对宇宙(universe)一词截取后半段,由此形成元宇宙(metaverse)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超越宇宙,在现实中主要就是指虚拟世界。在维基百科中对元宇宙的介绍是:包括所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互联网的结合,是强化的物理性现实与物理性持续的虚拟空间的结合,而被创造出的群体性虚拟共享空间。韩国商业趋势分析师李时韩教授基于元宇宙的构词特点,指出元宇宙是上位概念,即位于最高层,由此构造出一个元宇宙集合模型,即元宇宙=现实+宇宙1+宇宙2+宇宙3+……元宇宙N,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有很多,任何领域都可以有自己的元宇宙,这也是元宇宙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火遍全网的深层原因所在,从旅游、艺术、企业、商业、教学、培训、社交、到游戏等等,这种潜在的广泛应用场景为元宇宙的野蛮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回到日常生活中最接近元宇宙意义上的虚拟现实场景就是游戏和科幻电影。这种元宇宙操作起来很简单,诚如李时韩教授所言,穿上头戴式显示装置进入沉浸感很强的三维虚拟数字世界就可以被看作是初级元宇宙,如果未来网络、算力有实质性提高,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体验更加逼真再加上延迟性大幅减少,就可以是真正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功能特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初步具有元宇宙特征的公司是“罗布乐思”(Roblox),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2021年在纽交所上市,据笔者2022317日查询,该公司市值约为270亿美元,被称作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游戏、创作游戏的工具(供内容开发者使用)、社交以及内部的经济系统(内容创作与公司分成)。从罗布乐思的主营业务与运营方式可以窥探到未来元宇宙的一种赢利模式:庞大用户+内容创造者+平台+分成。那么这家公司的元宇宙有哪些特征呢?据学者赵国栋等人的总结,该公司的元宇宙有八大特征: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s)、沉浸感(Immersive)、低延迟(Low Friction)、多样性(Variety)、随地(Anywhere)、经济(Economy)、文明(Civility)。这些特征仅是罗布乐思公司在自己的元宇宙运行中总结出来的,仍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结合其他企业的元宇宙运行经验,那么在普遍性层面上元宇宙都包括哪些特征呢?李时韩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更高普遍性的元宇宙特征之METAPIA模式(有点刻意向Meta靠拢的意思),M指多元虚拟形象(Multi-Avatar)、E指扩展经济(Extended Economy)、T指双向互动性(Two-way Interaction)、A指匿名性(Anonymity)、P指任务制(Play Mission)、I指类似现实(In Similar Life)、A指同时性(At the Same Time)。通过这两份特征清单的对比,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元宇宙的一些共性特征,如虚拟性、沉浸感、匿名性、低延时性与经济性等,这些特性对于所有人和企业都是有吸引力的。目前在理论上实现元宇宙有四种模式,分别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M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简称XR),至于有人提出的替代现实(SR),笔者认为那不是元宇宙。现在的问题是,支撑这些元宇宙特征实现的技术条件都具备了吗?如果不具备,那么元宇宙的热潮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纸糊的大厦,也坐实了这轮炒作科技概念的嫌疑。

关于支撑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国内学者赵国栋等人提出了“大蚂蚁”模型(BIGANT),这六个字母代表了六项基础技术,分别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电子游戏技术(Game)、人工智能技术(AI)、网络及运算技术(Network)、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这里的每一项技术模块都包含一个系统,其内部还有很多技术环节,现在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只有当这六项技术模块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元宇宙的众多独特特征才能得以实现。问题是上述六项技术系统目前并没有取得期待中的重大突破,如近几年热议的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几乎都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重大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由于缺少了这些技术突破的支撑,仍然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在技术发展史中这种现象很常见,技术发展通常缓慢积累的结果,那些重大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以及在哪个环节出现,只有渐进式的慢慢积攒进步,当整体技术水平都提高了,说不定哪一项技术就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然后带来整个技术链条出现创新的链式反应,这种技术发展模式已经为科技史的研究所证实。遥想1956年达特矛斯人工智能会议上,当时的开创者们信心满满地预言到2000年,人工智能将实现彻底代替人的程度,事实证明,他们的很多预言都没有实现,比如司马贺(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1957年曾预言十年内计算机下棋会击败人类选手,但这一结果要等到40年后,直到1997年,IBM的下棋程序“深蓝”击败了卡斯帕罗夫才变为现实,再比如,美国人工智能专家明斯基1968年曾预言三十年内机器智能可以代替人。这些预言今天看来都是过度乐观了。很多时候技术发展的瓶颈没人知道会在什么时候能取得突破,而元宇宙面临的技术瓶颈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因此,真正的元宇宙离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通过上述对元宇宙缘起与现状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支撑元宇宙的很多基础性技术条件尚不完备,如今5G、区块链、物联网、算力、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等几乎同时处于发展的瓶颈阶段,元宇宙的目标无法有效实现,这种状况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元宇宙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系统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元宇宙在当下就是一个早产儿,借用明斯基的话说,这是一个典型被“过度销售”(excessive salesmanship)的科技概念。

客观地说,这轮元宇宙的热潮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搭建元宇宙的技术脚手架的雏形都已经具备,按照正常的预测,一个成熟的元宇宙将会到来,因此,吸引关注与抢占先机就成为很多企业与科技界的共谋。众所周知,在技术发展的初期过度渲染会破坏一个新兴领域,一旦技术预期迟迟无法兑现,市场和公众的热情就会退去,导致虚假繁荣过后留下一片废墟。而当技术条件逐渐具备也开始真正需要支持的时候,此时人们很难再相信这些技术许诺,实在是把一个好的科技发展前景给浪费了。仅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元宇宙提出了很多漂亮的概念,如2003年迈克尔格里夫斯(Michael Grieves)提出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概念,即特定装置的数字复制品能够抽象表达真实装置。换成日常语言就是物理世界的实体与数字世界的孪生体相互映射。这些基础性概念都需要逐渐加深认识与完善,此时此刻,人们要耐下心来慢慢地理解与构建一项项具体技术,而不是没有限制地跑马圈地,这些慢功夫对于产业链的形成与相关规则的制定是必由之路,另外,人类社会对于新技术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越是重大技术越需要这份耐心,任何时代,拔苗助长对技术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有害的。

R-C (37).jpg

OIP-C (50).jpg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年初应徐老师之邀而写,成稿于3月中旬,现发在《科学画报》2022(4)上,这是原稿,与徐老师合作愉快,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1332712.html

上一篇:名气对于发表学术成果有影响吗?
下一篇:市场是个好东西
收藏 IP: 101.88.162.*| 热度|

11 张学文 武夷山 王启云 汤茂林 周忠浩 黄永义 孙颉 张永刚 刘钢 杨正瓴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