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是“潜势农作物”?
首先回顾什么是农作物?抽象地说,经过农业措施栽培种植的作物都是农作物。先来看看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土豆我国四大主粮作物,又如高粱、甘蔗、荞麦、大麦、黍子、红薯、绿豆、蚕豆等提供给我们杂粮称之为杂粮作物;又如花生、大豆、油菜、油茶、芝麻、向日葵其种子含油量高而提供给我们食用油而称之为油料作物。
除了上述主粮杂粮油料作物,我们餐桌上的各类蔬菜和水果也属于农作物。蔬菜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类和多种维生素,但也不绝对,各种豆类蔬菜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构成我们人体营养成份的主要有六大类物质:碳水化合物(糖类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无机盐种类多、存在于各种农作物、其含量多寡不一,水不在此赘述。农作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我们人类的食品来源问题。
除了上述用于食品用途的农作物,也有非食品用途的农作物,包括提供饲料为主要目的的饲料农作物、生物能源或其它工业原料为主要目的的工业用途的工业农作物、园艺或花卉为主要目的的园艺农作物或花卉农作物,以及维护人体健康的药用植物(药用农作物或药用作物)。
我对“潜势农作物”首先定义的范畴是:它们目前的状态是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而且它们对因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之引发的群体水平上的多种慢性疾病(比如癌症、慢性肾衰、慢性乙肝、糖尿病、免疫机能低下、老年病等)有普遍性的显著改善作用。也就是说它们现在还不是农作物,它们源于民间医学的经验积累但具备有对于改善人类健康的巨大潜力。它们经过定向驯化栽培结合生物学和医学以及临床研究,证实它们的药用功能与食用功能,从而最终变成农作物(新农作物(功能性食品)或者新的药用植物(新中药或中药的新功能或植物药)或者从新的药用植物中分离纯化单一成分的化学药)而服务于人类健康。
“潜势农作物”不是一个凭空形成的学术名词术语,而是基于我以前的观察以及后来亲自对800余位各类慢性疾病志愿者患者的身体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当然现在的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属于表型类研究。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些独特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我把他人的慢性疾病调理出明显的改善效果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有如此效果,也就是说不知道机理,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开展基础理论的研究,这是我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呼吁筹建“国家潜势农作物研究中心”的原因。
因为我有植物遗传学专业领域的博士训练背景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多年,对于有明确表型的现象特别在意,坚信有其内在的普遍性规律,所以后面的研究如果平台合理,发发高水平的论文应该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那么困难的疾病都能解决,发有意义的论文应该是可以期待的。怕的是高大上的学术论文发了一大堆,但一个疾病也解决不了,这就是不小的问题了。
我本人是极不情愿作为一个所谓的“神医”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如果不是我把志愿者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了或者治愈了,我是绝对不敢请中医药领域的专家来探讨如何继续下一步的研究的。按照《中医药法》对于确有医术专长人员的考核,我个人获取行医资格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否则这个法律的执行是肯定有问题的。如果将来真是这样,这和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虽然我不是什么中医,但我希望带动“潜势农作物”在中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所谓实现自己的理想,给更多的人带来健康。不过,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2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