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雷的窗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lu85 我在专业领域里的感受

博文

且读且议论(1):SCI的诞生

已有 5194 次阅读 2014-5-7 09:22 |个人分类:文献计量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背景

  现实的共现分析中总是绕不开一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共现对象?到底输入什么矩阵到SPSS?到底用什么相似系数?到底用什么测量组间距离?结果怎样检验?......为此,决定追溯到源头,看看老外开始时候是怎么做的。所以,今天先看看祖师爷Garfield当初是怎样创建SCI的。

  1955年,Garfield E首先提出了引文索引的构想,发表在Science1。当时提出编制这种工具的理由是测量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方便编纂科学史。经过差不多10年,到1964年这一想法才得以实现。在这之前的3年,GarfieldIrv Sher美国空军科学办公室申请到“利用引文数据编写科学史”的项目,创建了《遗传学引文索引》的原型,编制了1961年《科学引文索引》的年度累积索引,并且刚刚开始按季度发行SCI,当然只卖出了有限的几本索引2。在给美国空军科学办公室的项目报告里,主要介绍了他们完成的DNA研究历史图谱。这个图谱包含了从孟德尔到1962年的Niremberg40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具体做法就是首先编纂出与这些事件有关的65篇关键论文的迷你引文索引,然后手工绘制出来DNA研究的发展史图谱3

议论

   国内很多关于引文分析、引文索引的起源说法多少有以讹传讹的现象,比如那个DNA研究历史的图谱,我曾经在文章中这样描述:

1979年,Garfield根据阿西莫夫《遗传密码》一书的内容和引用的文献,用65个重大事件(最后归结为40个)及其引用关系,总结和表现DNA研究历史渊源

      实际情况是:在Garfield的个人网站上,1979年Garfield发表的与此相关文章只有那本著名的专著的一章中提到了这件事:Garfield, E. "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Chapter 8) ," Citation Indexing: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John Wiley & Sons, Inc. NY, p.98-147, 1979.  

  Garfield自己在文章里说【2】:他们首先是从阿西莫夫1963年出版的小畅销书《遗传密码》里选择了重要论文,总计65篇论文,但是归结到DNA发展史上的40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先是编制了这65篇论文的引文索引,然后手工绘制了DNA发展的历史图谱。

花絮:

阿西莫夫是个生物化学教授,为Garfield对DNA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益资料,Garfield的引文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阿西莫夫选择的65篇论文确实反映了DNA发展的重要事件,但是他全凭着自己的记忆力,所以在具体数目上与引文分析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Garfield说在他与阿西莫夫交往的那些年里,从来没听他说过自己进行过文献检索,Garfield认为阿西莫夫是那种典型的很少利用信息服务或者寻求图书馆帮助的学者。

参考文献:

1.Garfield E. "Citation Indexes for Science: A New Dimension in Documentation through Association of Ideas," Science, 122(3159):108-11 (1955).

2.Garfield, E. "From bibliographic coupling to co-citation analysis via algorithmic historio-bibliography"  A citationist's tribute to Belver C. Griffith, presented at Drexel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November 27,  2001.

3.Garfield, E., I. H. Sher, and R. J. Torpie. "The Use of Citation Data in Wri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December 1964. Report of research for Air Forc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contract F49(638)-125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196-792091.html

上一篇:《临床信息管理》前言
下一篇:且读且议论(3):普赖斯初识引文(续)
收藏 IP: 202.118.47.*| 热度|

5 许培扬 赵凤光 曹聪 许海云 刘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