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uang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huang2012

博文

迎 “难”而上,是科研人的宿命 精选

已有 6340 次阅读 2020-6-2 15:33 |个人分类:科研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选题是很重要的。轻松的课题,做起来爽,可是出不来水平。在份量上、影响上,几乎跟没做一样。因为不是只有你会,所以你的区别性、显示度,就不存在。这样的课题,做得再多,也难以受到关注。这样的选题,是非常危险的。

       何谓“难”?大众搞了很长时间,肉都啃光了,能啃的都啃走了、能吸的都吸光了、能嚼得都嚼成渣了,剩下的那些啃不动的,但又不是鸡肋一样可弃或者绕得过去的东西,成了行业拦路虎的那块,就是! 用矛盾论的话说,所有矛盾集中之处,就是难点,也叫卡脖子、限制性的环节。做这样的课题,很辛苦,但是只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地探索,积累认识,尤其是换不同的角度、方法去尝试,只要有一点进展,都是很容易为业界同行所认可和关注的。

       做得多,不如做得少。人生有限,倏忽即逝。当代之中国和世界,是一个大时代,蕴藏着很多的大机会、新机会。有很多种可能供我们选择,因此,在这么丰富的可选前提下,在选题上,最不应该的就是重复,尤其是低水平的重复,那是对生命的浪费、对时代机遇的浪费。所以,选题上,要慎重!慎之又慎。

       Me-too式的研究,不少。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历史会帮助我们定价钱的。在一个越发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评价越来越多元化,说法可以很多、变化也快,一套一套的,让人容易迷惑,但是也越来越趋同化,就像市场经济,一个技术或产品的优劣高下,市场会自然地、精确地帮助淘汰出来的。袁隆平、屠呦呦的发现(明),包装不出来,毕竟这么多人要来客观检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成果的评价,其实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准,很客观的标准。这个大趋势,我们要认清,才不至于自欺欺人,自我耽误,而要去走很多的弯路,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选题的时候,前瞻性、基础性和自身的兴趣、基础相结合,才可能孕育出真正强力推进社会进步的好东西。

       探索性的研究,让很多人都心生惧意。因为失败的风险大,也许很长时间都难有回报。这个不确定性,我想,正是科研人感到兴奋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事探索性的研究,有点像赌博。赌徒的心理状态,为什么那么容易上瘾?我认为,就是在于不确定性。如果把科研做成答考试卷一样填写标准答案,真的乏味,我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有对科研的孜孜兴趣。

       探索未知,才能引领大众集体的实践朝着科学家们探出的新可能性进发,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来满足社会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军人物,讲的应该是这个意义。

       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群,基于自身各富特色的实践,提出了不同于牛顿经典力学的新发展空间,才给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带来了新的努力方向和空间,这样打开一扇新窗口的人,不容易。他的价值,因为影响了最大多数的人类,所以影响深远。

       难,是很多人做不到、解决不了,积累还不够,才成了拦路虎,成了行业界的所谓核心关键技术。一直盘踞在要道上,让所有人都感到头疼,谁解决了它,帮助最多数的人解决了、纾缓了它带来的麻烦,谁就成了所有人的致敬所聚。从这个分析来看,选择难题来做,几乎将成为所有聪明科学家们选题的一个标配、追求成功的共通范式。

       迎难而上,乃是科研人的必选。难,表明现有的知识体系、人类认知都存在不足,才逼迫人类重新审视、检省既有知识体系的缺陷。因此,难题,代表着科学共同体公认该努力的探索方向。难,是人类实践认识留给后继者的前进记号,迎难而上,就是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努力、开拓进步的必然选择。

       做科研,不容易啊,从道理上就不许我们做些容易的事情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1690-1236112.html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diversity
下一篇:孤阳不长
收藏 IP: 123.124.147.*| 热度|

12 卜令泽 杨顺华 代恒伟 黄永义 肖建华 施树明 吕洪波 吴斌 徐海波 姚远 李东风 徐耀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