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heng9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cheng918

博文

Oracle部署分布式数据库——NFS协议

已有 3966 次阅读 2014-3-1 09:49 |个人分类:linux+oracle|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fs

Direct NFS拓扑结构(Network File System

NFS基本原理:

NFS服务器:输出资源并限定输出条件。

NFS客户机:安装(mount)资源

在客户端看来就像是安装在本地一样。

NFS是一个协议,目前是V4版本。

其中V3与V2区别:V3对文件传输没有限制。V2最多只可为8k,可以使用rsize and -wsize进行设定。V3可以对错误信息进行返回,保证数据可靠性。增加了对TCP协议的支持,而V2只支持TCP协议的支持。

改进SERVER的mount性能。

更好的I/O 写性能。更强的网络运行性能。


NFS是一种协议。守护进程:nfsd 用于处理NFS申请

mounted 负责用户提出挂载申请的权限,以检查系统是否支持远程安装

locked 负责处理客户与处理器之间的文件锁定问题

statd 用于处理系统崩溃的锁定恢复


linux配置NFS服务: 修改/etc/exports

/nfs_df *(rw,no_root_squash)

/共享的资源信息 限定哪一些主机可以访问资源(*代表所有都可以访问)(rw代表可读可写,no_root_squash客户端挂接nfs之后表示与服务器有相同的关系)  

命令

启动#service nfs start

关闭#service nfs stop

状态#service nfc status

rpc远程进程调用

showmount -e db 可以在服务器或客户机查看那些资源可以被挂载

showmount -a 可以查看所有连接到nfs服务器上的主机


nfs服务器输出规则:

1.只输出本地文件系统

   防止输出用NFS挂载来的文件系统

2.对输出父目录或子目录的限制

   要么共享父目录,要么共享子目录。否则会出问题

3.输出符号连接

  将本身输出出去


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出共享目录

show mount -e IP(nfs服务器IP地址)


客户端的配置

#mount -o [选项] hostname 或IP:/directory、mount/poin

安装选项

bg后台挂载

hard 客户机不停重试,只到收到来自服务器应答为止

soft 软挂载,客户在重试一定次数胡放弃重试,返回错误信息。防止服务器未启动,客户机起不来


vers=n 设置挂载nfs协议的版本

proto=tcp/udp  设置传输协议,建议tcp,更安全

例子:

mount

192.168.18.95:/nfs_df

-o rw,bg,hard,nointr,rsize=...,wsize=...,proto=tcp,vers=3    /nfs 这是本地挂载点


客户端自动加载文件系统

挂载需要用root账号

$ORACLE_HOME/dbs/Oranfstab

server:db  服务器

local:192.168.18.0本地网络

path:192.168.18.95

export: /导出目录 mount:/挂载目录

mount挂载点


服务器需要根据客户机数量配置相应数量网卡

重新编译文件

make -f ins_rdbms.mk dnfs_on


startup force 强制重新启动oracle数据库的SQL语句

shutdown abort 关闭数据库

create tablespace nfs_tb1 datafile 路径 创建表空间


linux whicn ** 可以搜索文件

chown 更改文件权限

chmod 重新设置uid


需要使用高带宽的内部网络,推荐使用千兆网络,定时测量网络,分析数据并画图表。

nfsstat -s

xdcall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则以为止网络过载


优势:节省客户机的资源,占用服务器的资源

但是如果网络速度达不到,是个大问题。


wsize,rsize  设置大小会决定网络传输效率

设置数值最好是1024的整数倍

总结:将资源存储在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CPU,节省客户机资源,该资源的读写都由nfs服务器负责。但是这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80964-771992.html

上一篇:shell的sed处处理文本提取联系方式
下一篇:计算机缓存技术
收藏 IP: 168.160.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