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为什么阴性结果很少被发表? 精选

已有 13173 次阅读 2013-6-15 15:46 |个人分类:国际发表要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发表, 复制研究, 阴性结果, 挑选目标期刊

Dear Dr. Eddy,

我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一个项目,结果发现我的假设是错的,但是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学习经验,对同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也会很有帮助。我希望能够发表这项结果,但已经被2家期刊给拒了,为什么阴性结果无法像阳性结果一样容易发表呢?

这种情况期刊不容易接受发表你的研究,通常只有会强烈挑战现有理论这种让人眼睛一亮的阴性结果才有机会发表,其他的都被摆在一边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分领域的,其背后有好几个原因。

许多研究人员跟你不一样,他们对于发表阴性结果不是这么积极,因为觉得得出这样的结果表示他们的专业技术不够好,会影响他们升值或争取到基金的机会,所以在发表时不会仅有阴性结果,通常会伴随一些阳性结果。甚至大部分的研究人员认为与其花时间写论文解释为什么假设的结果是错的,宁愿用别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还有另一项你也理解到的因素是期刊对发表阴性结果的态度不是那么的开放,他们倾向发表有进展的研究结果而不是解释某项研究为什么无效。期刊拒绝这类稿件的另一原因是它们能收到的引用数不是太多,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影响因子分数。期刊无法确定他们的读者是不是会喜欢读阴性的研究结果,同样的,编辑也需要付出相当的时间与资源确保这些阴性结果真的是因为错误的假设,而不是简单的实验瑕疵。

最后,制药公司基于利益的考量只关注阳性结果,因为这能吸引媒体注意。这也代表在医生不知道的情况下,许多药物跟治疗方式可能是有副作用的,但这并不会在发表的研究中揭露出来。

不发表这些未确认的研究结果的缺点是科研界会持续黑暗。毕竟阴性结果能提供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基于以下原因应该发表:

  • 一旦阴性结果发表了,就不会再有人复制这项实验。研究人员会知道什么行不通,不会花时间、精力、资源在已经有人做过发现不对的假设上。

  • 隐形结果为得出阳性结果的基石。在隐形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尝试找到能得到验证结果的方法。有一个案例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对论,他的理论是源自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迈克耳孙(Albert Michelson)和爱德华•莫雷(Edward Morley)所进行一项通过在固定的“以太”(luminiferous aether)或称“以太风”(aether wind)测试物质相对运动的一连串实验,该试验挑战了当时公认的以太理论。

在现今的发表环境下,为了发表有突破性成就的高影响力论文,研究人员跟期刊都面临激烈的竞争,造成有确定性数据成果的论文相较于不是那么确定的数据得到较多的关注。科研界的对阴性结果的偏见需要改变,如果大学、基金单位和公司如果能支持发表重要的阴性结果会是很大的帮助,这也能鼓励研究人员分享他们不具有确定性的研究发现,帮助科学进步。

有一个好消息是,一些科研单位跟你一样了解每一个成功的假设背后很有可能有一些重要但不成功的实验与假设,为了让这些失败的实验为科研界所知,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 in BiomedicinePLOS ONEThe All Results Journals这类的期刊都鼓励研究人员发表阴性结果,你可以考虑投稿到这些期刊试试看。

其他人对阴性结果有什么看法呢?它们应该发表吗?你会发表你的阴性结果吗?


Eddy博士国际期刊发表支持中心内容由意得英文修改专家团队支持提供

【意得辑提供专业英文论文编校学术论文翻译英文期刊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意得辑专家视点频道取得更多发表相关信息与资源



投稿与审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699741.html

上一篇:写书评的小技巧
下一篇:避免拒稿:如何选择目标期刊?
收藏 IP: 115.113.120.*| 热度|

28 许培扬 汪晓军 孙学军 田云川 钱磊 文克玲 王华民 杨月琴 武夷山 聂广 陈冬生 王府民 周冰蕊 许浚远 孔晓飞 王利军 王芳 冷成彪 文峰 陆俊茜 杨正瓴 苏力宏 qqlisten EroControl Mygrail fdd096030079 allegretto Wanmingf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