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te Sensing of Fore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wkhhg 森林定量遥感建模

博文

RSE文章接收,感叹

已有 13141 次阅读 2013-1-22 23:4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

多年工作,不停淬炼,历经两年,极尽升华。
修成正果,百感交集,写此博文,以作纪念。

等待了这么久,终于拿到了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期刊的论文接收函。文章讲述了一个新的三维辐射传输模型RAPID,融汇了多种模型思想,包括辐射度、图形学、多层辐射传输,面向遥感BRDF和图像的快速模拟。虽然算不上彻底的原创,但也是一种集大成后的提炼整合,是从博士毕业后,不停思考下的产物。RSE毕竟是遥感的TOP1期刊,难度确实较大。这次的主要感受有:
(1)在RSE期刊投入的精力最大,但是水平提高也最多。投稿前,自己已经在IJRS、IEEE TRGS、IEEE J-STARS和JGR上发过文章,不算新手。当时感觉虽然折腾,但是写作水平没什么太大提高。和这次RSE相比,感觉一方面是自己更认真了,另外一方面来自于审稿人。RSE的审稿意见中建议很多,明显是认真阅读过文章,在思考后下的结论。很多建议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也不了解的知识。刚拿到建议,有点迷惑不解,通过不停查阅,长了很多见识,顿时对审稿人心悦诚服。就这样,我把修改文章当成了动力,两个月下来,文章改善了很多,我也提高了很多。
(2)多请大同行评阅指正,越通俗简单越好。这次赶上在美国访问,所以让一些美国搞遥感的朋友帮忙看。虽然不是做辐射传输的,但是提出的一些建议确实很好。这是才感觉,文章要写的通俗易懂,读者群才会更多,就如同白居易写的诗连不识字的老婆婆都能听得懂。
(3)好文章不能着急。短期做的东西通常会有很多问题,让时间来沉淀,不停发现问题并完善之。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这个模型的框架就已经有了,但是思想总是不成熟。投了两次IGARSS会议,提出了子场景算法、双层模型、多层模型后,总觉得还是达不到心中的标准。模型要准的同时,是否也能快,这才是应用需求。因此,这些过渡产品都没有想发表在期刊上。在参加RAMI-IV国际遥感模型比较试验的时候,更加感受到了模型的效率重要性。这才催生了RAPID模型,首次在海峡两岸会议上宣读后,得到了陈镜明老师的肯定。RAPID模型的程序编写验证花了1年时间,撰写文章花了两年时间。
RSE文章的接收圆了自己一个心愿,是我2012寒冬中的一缕温暖,是2013美好未来的开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8960-655613.html

上一篇:首次参加SilviLaser (2012 First Return in Vancouver)的体会
下一篇:RAPID software for large scale radiation transfer simulation
收藏 IP: 1.202.63.*| 热度|

3 刘立 高建国 陈兴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