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que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quew

博文

科学家的社会价值

已有 5472 次阅读 2012-8-24 16: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 社会价值

注:这是去年我开始从事科技合作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杂志文章(《高科技与产业化》),虽然行文比较“人民日报”式,不过还是反映了当时自己作为科技产业化新人的想法和态度。作为科学网博客的首秀,希望能给自己开个好头。
 

科学家的社会价值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揭牌侧记

 

2011720日下午,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浙江嘉兴举行揭牌仪式,当火红的礼巾被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和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协力揭开时,全场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这掌声来自企业家、来自政府官员、更多的来自为这一天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研究院员工们。

在“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还是“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下简称“嘉兴中心”)的时候,他们就离开中科院遍布全国的研究所来到这里,带着各自不同的研究成果和相同的梦想来到这里,来到科技成果应用的第一线,期望能把以往用作发文章的数据变成切实造福社会民生的高科技产品,期望在嘉兴中心这个舞台上实现人生的第二次飞跃。如今,他们的努力变成了现实——2010年嘉兴中心为嘉兴和浙江贡献成果转化产值116亿元,名列中国科学院布点在全国的26个技术转化中心的第一。这是中科院嘉兴中心连续第3年以每年转化项目超过100个,转化成效全国第一, 摘取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个院地合作一等奖。

一、科学家的社会价值如何实现?

“引进中科院创新团队21个,在编全职科研人员505人,包括副高以上人员114名,博士98人,其中海归博士23人,硕士99人。”这是嘉兴中心提供的一组最新的人员组成数据,不难发现,这里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比例和中科院的研究型院所相比并不逊色。那么这些也许可以在科学家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为何选择了嘉兴中心这个并不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地方呢。他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为了实现多年所学所研的社会价值,也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虽然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金钱的身影似乎充斥了每个角落,但归根究底,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寻找和实践着自身的价值体现。在大众眼中,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一年高过一年的学术文章数量上,体现在神七上天和探月计划上,而我们的研究员们,也似乎很容易就附和了这种价值定位。于是在很多领域,在我们的基础研究丝毫不逊色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应用却远远落后于他们。以笔者所熟悉的生命科学领域为例,我们的前沿研究水平就如顶尖杂志发表文章的数量所体现的一样,正以奇快的速度赶超着欧美强国,但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却与欧美相去甚远,非几十年难以企及。这里面当然不仅仅是科研人员价值取向的原因,但是我们的科学家们,大比例的被论文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牵着走的情况无疑加剧了这种基础与应用的分化。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甘于此,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陈秋荣就是其中一个。1999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的陈秋荣博士在微系统所一直从事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技术研究,承担了十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项目的他和同事们开发出多项镁合金技术,却一直仅以科研成果汇总、发明专利和学术文章的形式被摞在案头。嘉兴中心成立后,陈秋荣发现了这个可以将技术转变成产品的机会,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开始了镁合金项目产业化的尝试。200512月,他们创立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5年后,中科亚美的新型镁合金产品跨过大洲,成为法国高铁、高端电脑和手机的外衣,年销售额从不足百万发展到3000多万。产值并不惊人,但是他们的产业化探索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嘉兴地区新一代镁合金材料产业的兴起,切实践行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如今,集聚了企业家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陈秋荣们在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嘉兴中心升级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跨越也令他们的舞台越发宽广。

二、如何激励科学家实现社会价值?

院地合作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直都是中科院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基础研究成果的厚积薄发和国立研究院的社会责任都使得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科院因此在全国布设了多达26个转化中心,也有同样怀揣推动产业进步理想的科学家们投身其中,嘉兴中心为何能常领风骚,连续三年摘得转化产值第一的桂冠呢?

客观全面的说,这个辉煌战果的成因很多,比如嘉兴的区位优势和活跃的民营经济基础、比如嘉兴中心“面向市场+收集难题+企业定制+开发研制+推广转化”的可持续项目运行机制、还比如中试平台和示范化生产线的产业化手段等等,但是细细探究后我们发现,贯穿其中的关键因素始终都是将所有条件付诸实施的

科学家之所以视科研成果转化为畏途,不外乎是害怕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研究所认为你在用所里的资源谋取私利,而企业家则担心你不能全情投入,转化失败还可以转身回所。嘉兴中心为了解决三方的顾虑和犹豫,创新性地推行了项目核心团队现金入股制度,即在技术入股之外,通过科研人员自筹资金、无息或低息贷款融资等方式追加现金入股,提高核心团队的占股比例,以彰显科研人员对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应用的信心和决心。

与单纯的技术入股相比,现金入股不仅能缓解研究所对于公共知识产权的忧虑,传递给企业家以风险共担的信心,更能激发出科研人员内生的创业激情和产业化动力。在嘉兴中心孵化创办的18家公司的9800万元注册资金中,科研团队个人现金入股累计达3922万元。科研人员在嘉兴中心的创新机制中不仅能延续科研兴趣,还能在创新的道路上同时开启创业的大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澎湃的动力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科学家的社会价值成就了嘉兴中心的社会价值

正因为这里聚集了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背依科学院多年沉淀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他们心怀科技产业兴国利民的理想,他们饱含在商业化大潮中实现创业梦想的热情,在他们的共同奋斗下,中科院嘉兴中心为嘉兴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做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

来自嘉兴市政府的报告数据显示,“嘉兴中心2010年开发项目102项,其中承担企业委托项目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达68项。通过中心平台的技术扩散和成果的转移转化,2010年嘉兴科技城通讯电子产业58亿元产值中,每家企业均包含中心平台的项目转化或技术服务;2010年嘉兴市光伏产业的185亿元产值中,有60%依托中心平台的技术输出和技术服务;2010年中心平台还带动嘉兴市润滑材料企业新增产值4亿元、磁性材料产业新增产值21.51亿元。2010年通过中心引进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甲醇制烯烃(DMTO)项目,已在嘉兴港区启动投资建设年产180万吨甲醇制60万吨烯烃项目,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投产后年销售约180亿元,年税收36亿元。”

科学家们的努力成果也赢得了嘉兴市政府和企业的认可,截止到20116月,嘉兴市对嘉兴中心的地方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达5.71亿元,政府对科技转化的支持和嘉兴中心自身强大的转移转化能力带动和吸引地方民营企业对中科院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投入达36.77亿元。

2011720日,在众人期许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中,嘉兴中心正式升格为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也是在这一天这一刻,9项对应研院未来发展可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合作和投资协议被签署。他们分别是“浙江中俄科技产业孵化园协议”、“低碳烯烃产业化战略联盟协议书”、“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增资协议”、“上海物联网创业基金浙江投资中心协议”、“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与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通讯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浙江听力与电子辅助技术实验室协议”、“浙江省中科院化工新能源研究所框架协议”、“浙江新光源及其装备技术产业创新 联盟协议书”以及“浙江光伏光热及其装备技术产业创新联盟协议书”。

这些战略合作和投资协议无一例外都是应研院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他们或是吸引到国外科研机构的加盟,或是创投基金投入战略资本,或是联合多方优势、面向地方需求共建技术实验室,或是多家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和企业共结产业战略联盟。

以中俄共建浙江中俄科技产业孵化园为例,嘉兴市人民政府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是签署共建协议的三方。除了中俄两大新兴市场的吸引力外,应研院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的成功和嘉兴市政府对于科技产业资助的力度对协议的签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俄方将“提供有前景的科研成果,协助它们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产业化”,并且承诺“将孵化园框架内的合作作为在中国长三角地区的优先合作对象”。我们可以期待在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院地合作和国际合作的紧密联系将开放出更为绚烂的科技产业之花。

四、结语

正如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在揭牌仪式上所说,希望参与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的“中国科学院的同志们,能够勇于创新大胆开拓,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坚持按照‘企业满意、政府满意、老百姓满意’的‘三满意标准’来推动院地合作,使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能够不断产出一流的成果、创造一流的成效、培养一流的人才”。这是科学院对科学家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民众对于科学院的新期望。

面对着这样一个到处涌动着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面对着社会民众对中国科学院这一“科技国家队”提出的新期望,我们的科学院应该努力营造出这样一种“科学院环境”:潜心于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们能在此心无旁骛地从事前沿科学探索,令思想的火花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绽放科学的奇丽;敢于搏击产业大潮的科学家们也能自由追逐创新创业的梦想,令科学院的案头数据能够化身成为宏大壮阔的生产力,真切实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家和科学院才能真真正正从象牙塔中走出,实现“科技推动进步”的社会价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8715-605594.html


下一篇:我怕了,抱头鼠窜
收藏 IP: 202.127.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