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取灯儿,已经有1000多年。《百度》上说“削竹木成薄片或细条,顶端涂硫黄少许,用来点火叫取灯儿(我童年时见到的取灯儿也基本如此)。下图是一种取灯儿的图片,但与小时候我老爸自制的取灯儿有很大的差别。
我小时候,把火柴叫洋取灯儿。我印象最深的洋取灯儿是泊头火柴(如下图),除普通火㭍以外,还有小量的安全火柴,我们叫不离母洋取灯儿。它们的差别是一般火柴在石头、砖头等粗糙面上都能花着,而安全火㭍只能在火㭍盒的侧面才能花着。
我国的取灯儿和火柴除了外形的差别以外,更主要的是火柴自己通过摩擦就能燃着火(明火),成为火源。我国的取灯儿必须使顶端的硫黄到达硫的燃点以上的温度,才能自燃生成明火。通常是接触暗火,形成明火,就可以点灯、做饭等。当然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等方法也能达到硫的燃点以上,但我小时候没有见到过。
下面说的取灯儿,是指中国原来的取灯儿,不包括火柴。
较年长的老师们可能不少人听说过取灯儿,但真正用过的就比较少了,亲眼见过自己家里制作取灯儿的人可能已经不多了,我就见到过我老爸制做取灯儿。
因为太硬的木材和太松软的梧桐木都不容易燃着,在我老家那里用杨木比较好。它比较松软,又不像梧桐木那样内部孔隙太大不易燃着。把杨木锯成近20厘米的小段,劈成细条,一头削尖,沾点硫黄就成了取灯儿。除了用小杨木条,好象用麻杆(种植的麻剥云麻皮后剩下的杆)也可以。
听老爸说,硫黄不是买的,很可能也根本买不到。日本鬼子占领我们那里时,修了公路,拉了电话线。日本投降后,电话不用了,电线杆子被刨倒了,我老爸和我们村另外一个人发现电线杆子上挂电话线的瓷瓶与它们的柄(铁棍)是靠灌硫黄来固定到一起的,于是他们把瓷瓶砸碎,就能得到一些梳黄。用此硫黄自己做取灯儿。这种事情可能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了。
(图片来自厚百度照片 若侵权即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0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