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lon201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valon2013

博文

低级的科学观阻碍这个国家的创新

已有 5157 次阅读 2013-9-2 21: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中国, 国家, 科学观

徐耀老师的博文指出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缺乏创新的动力,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探索真理和经世致用这两说法不应该是对立的,也不会有人把两者看作矛盾关系。这仅仅是“高瞻远瞩”和“鼠目寸光”的区别,我觉得这是李泽厚给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不出近代科学的失败找的一个不太高明的借口,在我看来中国的古代文化注定无法高瞻远瞩,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我很讨厌一些学者不面对现实 ,不思考就把问题扯到古老的文化上去,我们做为现代人离这些文化已经很远了,讨论这些问题是南辕北辙,浪费时间,逃避现实问题的表现。


谈科学创新关心就应该回到科学本身,和创新有关的其实也就两件事

1,科研体制是否正常和健康,是不是能刺激创新?

2,指导思想 ,既然谈创新,就应该学会如何看待一些新知识,科学界的一些看法会不会扼杀一些潜在的创举?也就是科学观的问题。


第一条我不想多说,科学网上很多体制内的老师见解更深刻,更犀利。我重点想说第二条,中国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包括官方都在兜售落后的科学观。


中国很多学者的科学观还停留在西方的19世纪,是一种工具主义(又叫实用主义)的科学观,工具主义科学观主张,科学知识,即便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知识,也只能是预见和发现事实的工具,并不对自然事物的本质、结构和规律作出任何描述。


工具主义科学观实际上已否认了科学理论的求真特征。理论的真或假并没有直接意义,它只有联系到观察陈述的真或假才有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它保证理论始终与观察陈述相一致,与公认的理论相一致,保证科学知识收敛为一种理想的知识。


工具主义科学观最大的弊端是要求对科学理论发展作一元解释。只有到了流行理论面对全面挑战时,才允许寻找新理论,否则,就没有办法造成科学进步的经验基础,也就没有办法促使每一理论都获得全面的发展。其实我并不讨厌给科学划界,只不过有些人划界划的太低级,让人难以接受。科学分界区分伪科学或科学应该符合现代科学的特点。


西方国家早就进步到实在论的层次,面对指导思想不知道高了多少个等级的西方谈创新根本就是笑话。


科学实在不仅肯定科学知识可以预见和发现事实,而且认为科学知识作出的预见和发现就是对真实的描述。科学家可以通过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活动,借助对科学研究对象的外在形态和其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的不断接近,揭示出潜藏在它们背后的、起着支撑作用的自然事物的本质结构和规律。


科学理论是关于世界本来面貌的真理式表达。科学实在论还承认形而上学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认为科学理论“是形而上学和技巧操作理论的合二为一。”科学实在论也不象纯粹的经验论那样,只承认经验事实的绝对至上性。在它看来,经验事实并不绝对地构成理论的真位条件,它只不过是一定条件下理论所需要的一定的适当证据而已。科学家完全可以通过发展新理论,提出新的辅助性假说,取得新的证据,化反常的例证为积极的例证,消除经验事实与理论陈述间的不一致,保证新理论获得足够量的经验事实的支持。相反;如果一味地要求理论必须与经验事实、观察陈述、实验报告相一致,就会先验地排除那些可能在逻辑上和经验上都无法反驳的对世界的描述,阻碍科学进步,不利知识增长。


科学哲学这100多年的发展并不是科学哲学家凭空创造的,这是经历无数次的思考和争论换来的,这里面很多问题都需要详细解释,篇幅所限不便多说。


最近郑小康博主提起哥白尼革命,如果科学观正确,兼容哥白尼这样的学者根本就不是问题。


中世纪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地心说与这种物理学十分一致,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则与这种物理学根本对立。在这种情况下,把它看作是宇宙中实际情况的描述,就等于坚持一个没有得到支持的猜测。如果你是个实在论者就应该清楚,某个学者的认识的背后完全有新物理学、取得新证据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轻易地去否定一些人的没有证据的想法。反而应该鼓励他继续大胆思考。


而正是由于后来伽利略、牛顿发展了新的动力学,它不仅比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学更好、更详细,而且获得有利于地球运动的动力学证据,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一系列困难(如太阳黑点.新的恒星、慧星轨道等),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而在当代中国 ,“反动”的哥白尼很可能就是“民科”、“搞伪科学”的代表人物。那个年代的西方还有牛顿伽利略这样的人物,中国有这样的学者吗?



科学不仅提供预见,而且也涉及事物的本质。科学实在论倡导新的研究传统,反对纯教条式研究,鼓励科学家大胆实践,通过实干准确地找到研究战略和解决某些问题的特定方法,促进科学进步。在科学实际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实在论态度常常可以转化成一种积极研究、努力探索的方式,它促使科学家专心致力于实践上的效用,努力去发展各种新理论,获得新证据,通过实干,用事实揭示出公认理论中潜藏的种种困难,并作出相应的预见,找到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最终达到对实在的重新描述。这种实干精神和由此激化起来的不断的“解疑难活动”,才能不断促进科学进步,使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创造物科学始终保待批判功能,不至因僵硬化、教条化而变成扼杀真理的宗教教义。科学实在论才是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科学观。


反观中国到仍然抱着西方古老的教条不放,这一部分原因是无知导致的,西方的一些传统早就被西方人视作垃圾了,有些中国人为什么老是抱着不放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2208-721794.html

上一篇:白马非马,事物与概念
下一篇:李院士就是不往重点上评
收藏 IP: 61.161.146.*| 热度|

13 郑小康 陈楷翰 孙平 曹聪 杨正瓴 徐晓 戴德昌 李伟钢 李延谦 曾新林 DXY1234 biofans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