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日本人的隐私 精选

已有 18251 次阅读 2016-2-28 07:49 |个人分类:文化漫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隐私, 日本人

日本人的隐私

   有人问:你说日本没有围墙,又没有防盗门窗,那日本人的隐私怎样来保证呢?那今天就再谈谈日本人的隐私吧!

   要说保护隐私,就得首先明白何谓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在汉语中,“隐”的主要含义是隐避、隐藏,“私”主要含义是个人的、不公开的。在英语中,隐私“privacy”的含义是独处、秘密,与汉语的意思相似。不过,汉语的“隐私”更侧重于隐私的主观性,而英文“privacy”更侧重于隐私的客观性,这一点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日语中的隐私“プライバシー”,不用汉字,而用片假名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人的隐私概念更接近西方观念。

   比如,刚刚实行的“个人号码”制度,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制度。从去年10月开始,日本地方政府开始向辖区内的居民邮寄“个人号码”通知。从2016年1月起,可以申请办理正式的“个人号码”卡。可我接触到的日本人都表示出抵触情绪,说不会去申请卡的。因为在日本需要证明身份的地方除了银行,就是签订法律层面的契约时。日常生活中,完全不需要身份证明的。需要时一般出示汽车驾照,或者没有照片的医疗保险卡也是可以的。

   日本人的谨慎,表现在凡事都怕出漏子。他们担心自己的隐私泄漏、担心政府知道的太多、担心个人情报被恶用……问我怎么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的个人号码制度已经实行30年了,惊得他们“瞠目结舌”。回过神儿来,感叹一声:那么早啊!

   尽管政府一再强调“个人号码”只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节减财政开支。可一根筋的日本人就是不信政府的说辞,对政府“说三道四”拒绝接受。隐私是什么?那就是属于我私人范围的事情不许他人、组织包括国家涉足、干涉、知情。

   联想到日本人一般不给他人作保人的习惯,其实除了怕万一需要承担经济责任外,他们更排斥的是开具个人收入证明。听日本人讲,他的一位朋友想当警察,当要求填写家庭成员姓名、地址、工作……等等情况时,他立刻“偃旗息鼓”放弃了。我们从小不知填写过多少遍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年龄……等等内容,其实,对日本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过的事情。他们求职所要的履历书,只有自己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方式、受教育时间,学校名称,工作履历,有何技术资格,有什么兴趣爱好,所有内容只限于客观的事实。至于家庭、民族、政治、宗教信仰……这些属于他们个人隐私范畴的内容,一般是不能过问的。所以说,这个层面的隐私并不需要围墙与防盗门窗的保护。

   至于没有围墙的家里,日本人极少容许他人入内的。朋友聚会的话,多利用咖啡馆、酒吧、饮食店,还有住地街区的公共设施、活动场馆。尤其令国人难以理解的是日本的主妇们,早上送完孩子、或放垃圾时,三三两两,遇上了,站在那里长久聊天,就是不进身后的家门。聊天中有关他人的话题,对方如果没有主动提及的话,一般是不能触及的。

   当然,无论是哪国人都有人性本能的共同之处。但相比国内,与日本人相处,更单纯一些,因为他们排斥人与人的依存关系,厌恶依赖心理。如此敬而远之的相处之道,就是最大的隐私权。

 再想想,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围墙与隐私有关呢?那我们的隐私意味着什么?

 红叶随笔2016022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0818-959162.html

上一篇:看不见防盗门窗的日本
下一篇:​邻家的草坪就是绿
收藏 IP: 221.11.20.*| 热度|

34 朱晓刚 孙颉 田云川 黄仁勇 张士宏 黄永义 李毅伟 俞立平 陈绍云 范毅方 汪晓军 林怀俊 陈理 王智 刘炜 李颖业 王春艳 李健 张鹏举 杨正瓴 邢志忠 刘钢 逄焕东 周向进 zhujt2005 shenlu idealist chenhuansheng aliala copier dulizhi95 biofans icgwang ccc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