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日本的获诺贝尔奖与中国的差距

已有 4173 次阅读 2013-3-24 06:51 |个人分类:新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日本, 诺贝尔奖

看到这篇好文,转于下

从1949年日本人第一次诺贝尔奖60余年来,日本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迅速增,尤其是到了2001年之后。日本有9人获奖次于38人的美国。同为亚洲三,中国和没有人在自然科学方面诺贝尔奖洲的把交椅被日本人当仁不地占据着。

日本连续获诺奖不是偶然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50年拿30个”的诺奖计划,并此投入了大量

早在1995年,日本国会一致通了一个效力“介于法和专门法之”的重要法律——《科学技基本法》,提出“科学技术创新立国”作基本国策。 并在1996年由日本内阁专门制定了一个期五年的《科学技基本划》。2001年3月,日本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基本划,明确提出日本要在今后50 年内30个诺贝尔奖。当年10月日本科学家野依良志诺贝尔化学后,日本重申了一目,并在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内立了“研究联络中心”。

诺奖计划,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金。2000年,日本投入的科学研究经费为1305亿美元,在全球次于美国 (2280亿美元)。在近年经济萧条的条件下,2002年度日本的总额比上年大幅减少,但反而增加了科技域的算。从2006年到2010年, 日本将25兆日元(相当于2500亿美元)用于政府研究开。科研经费GDP中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以上,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居于首位。

大量的金投入,使得日本的科研人数量居世界第二。截至到2002年4月1日,日本科研人72.8万人,次于美国的110多万人。世界国际竞争力价中心(IMD)将日本的合国力从国排行第4位降到了第16位,但其科技单项地位一直保持在第2位,次于美国。详细

日本行政很少干科学研究,申报课题也无需层层审批,有充足的时间、空

日本的指和研究所人报课题的渠道和形式,实际上是课题注册制,文部省(教育部)也是如此。他们认为教学科 研行政人员层层审批才容易滋生官僚主、形式主和腐。教、研究人,包括博士生导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在12的申请书(最化)上写 入研究目和内容,不必层层审批,一定份经费就很快下来,保障其1、2年的研究。一年如一日,一子自始至、扎扎实实科学研究,不必特公关和 心的经费渠道,不受干的科研境,是独立自由开展科学研究的制度性保障。

另外,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以科研带动教学,而不是教学型学校,自主招生和招聘教授、研究,以及自主 的改革与制度新,与我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相比早已遥遥先。而且日本教授流担任学校的各种职务,会也不少,但属于教授治校。没有各种上和本 位行政部门组织总结、表彰、考核、考比、聘、学、会等干和折科学家的活详细

日本科研氛也比中国厚,科学家注重信,很少有学

科学家不不受来自各方面的干要有科研境中的信保障。立良好的学,勤研究,有成就的科学家得到全社会 的尊重,而不是受到猜忌和指,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每个教授、学者一生就有可能在一刊物上30到50篇的研究文或告,在些科研成果当中 出现诺贝尔奖的概率已提高几十、上百倍。德高望重、确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领导岗位,得到社会尊重,能带动领军科研教学,而不是其他因素,是取得研究 成果的最好保障。

而且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有在国外研究的背景。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小林、益川敏英都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他的老师则是二立了日本原子物理学基的著名学者坂田昌一。小林和益川在美国期,就是在南部阳一郎教授的指下从事研究, 而他获奖论文都是在不到30岁时的研究成果。详细

中国与日本相比差很多

 

中国的科研有划,没投入

于日本的科研划,我国采取的是行政划方式,把某些政府部门认为优秀的人才,加以“定向培养”,划方式,貌似可以“早出人才、快出人 才”,可却从根本上破坏了人才平等争、自由生的土壤,建立起人才的“身份”“等”,而且把“入选计”演变为“学荣誉”,在行政划之下,我国的 新性科学研究成果并不多,可是,一众学者都高认为我国学研究入了最好的期,甚至认为经进入全世界前列。详细

靠科技展提升自身的国力,是一条靠近西方科学主流道的路。中国认识一点,有“863”、“973” 划,但中国速度太慢了。体制因素、教育基科技境、人口素都可能被视为罪魁。学森模式”今天还为人津津道。也可能有人指中国“崛起”, 陶醉于模仿、产业转来的“奇迹”,长远利益、长远规划并不在决策者的考之内。诺贝尔奖次数的差异体了中国和日本与西方距离的真正差异。

而且中国学术环境功利化重,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

而且中国的学术环境浮躁,诺贝尔奖更多意味着名利,而非科学精神。事上,直到今天科学精神也不是中国的传统。功利化 的学术环境,已经让不少青年学者早早地失去学理想和追求。工具化、力化、利益化才是当下科学的真正角色,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迷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 的功名意,前不久倒掉的“中科院准院士”肖国的人生目不就是诺贝尔奖吗?至于诺贝尔遗嘱中所倡新精神和理想主在中国始是异详细

论资“小人物”在中国有科研体制下很

而且跟日本的小人物拿相比,中国小人物出的机会几乎零。此次日本诺贝尔奖得者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研究者,甚至是个失 的学生。其他实习医生做一个手只要20分就可以束,而他要2个小时还不能完全做完。其经历200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田中耕一似,田中耕一既非教 授,也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几乎没有”,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

而中国学界普遍论资、只着眼资历和学的人才机制。人才聘用各种政策、相待遇明码标价,一目了然。而且相当 一部分位的所“引人才”也只是个虚名而已。有的招了不用,有的招了大材小用。非里出身”的人自然与“才”无,就是高学者坐“冷板凳” 也并不鲜见。(以上内容来自《日本诺贝尔奖计划的科学社会学解》)

中国离诺贝尔奖究竟有多

 

日本拿诺贝尔奖的人数,还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而中国与日本、甚至国都有不小的差距。面对诺奖,有人指其种 族歧、政治偏和文化隔这显然不是中国名字没有出获奖中的主因。今天就是中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把奖发给自己,自己国家的科技大奖还 常空缺,国家文学更是成主旋律的独唱。何拿不了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详细

结语

日本人得诺奖不是靠嘴上的功夫,他、正在走的路恰恰是我要走的,定地选择这条道路也才是民族自的开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0818-673292.html

上一篇:华西村副书记披露:老书记没有登上《时代》封面 但接受了采访
下一篇:睡美人(一张照片)
收藏 IP: 221.11.20.*| 热度|

5 罗德海 戴德昌 朱晓刚 刘锋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