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若能将“考研基地”变为“研究培训基地”多好

已有 4209 次阅读 2014-1-13 09: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考研, 应试教育, 研究生, 高考, 重点大学

孩子们读书苦,是应付考试苦!从为了进入好的小学,到重点中学,都要经过一层层的选拨考试。最近终于认识到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搞重点学校,严重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孩子入学慢慢被就近入学的方法所取代,虽然这将导致某些小区“学位房”的涨价,其实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而这一点点的小问题,相对于教育公平,以及能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到了初中,就慢慢开始进入“炼狱”,要考重点中学。考上重点中学,就想要考进重点大学(985高校,211高校)。学校也受到社会的压力,要考核考进清华,北大的人数,考取重点率是多少。广州有一所重点中学,考进去的学生是最好的,但就是因为强调了素质教育,使重点大学录取率降低而被不少家长痛骂。不少人讲中国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少创造性;或只会考试,动手能力严重不足。这些可能与炼狱般的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应试教育有关。有不少孩子,为了躲避这种痛苦的高考,选择申请国外的大学。据我所知,有不少孩子在国外的大学也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虽然我们也讲,中国目前的诚信状态,还不能取消高考;我们又讲,高考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高考还是最公平,最廉价的选拨人才的办法!其实最廉价的方法,就是最省事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最偷懒的办法。

我国的教育可以保持我们自己的一些优点和特色,也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大学好的经验。如美国高中生,一年可以考许多次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SAT),然后可以选择自己考得最好的成绩作为大学入学申请成绩。要进哪一个大学,中学生要自己写申请,并证明自己的能力。每年各大学录取新生的时候,是各大学最忙的时候,虽然有SAT考试分数的门槛,但更重要的筛选是看学生的申请,并作出录取与否的决定。反观我们各大学录取新生,那是多么容易,一年只高考一次,划定了录取分数线,有时半天就将几千人的录取确定了,这样做当然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做法。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学生聪明,勤奋是得到世界公认的,特别是优秀中学生。中国的高考成绩,也被许多国外学校所承认。最近新闻中报导了上海中学生的素质是全世界第一,远远地将美国的中学生抛在后面。但我们的高考,并没有选拨出素质最高的中学生进入好的大学,而是选出最能考试的学生进了好大学。虽然不少优秀的中学生也通过应试这座独木桥进了大学,但不少综合素质高的孩子,被挡在重点大学的门外。

中学的学生不错,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就不行了呢?大家想一想,若我们的大学,都一窝峰地变成“考研基地”,我们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吗?我们能选拨出优秀的研究苗子吗?我们的研究水平能提高吗?

研究生的招生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对于普通研究生的招生,也像现在的工程硕士考试一样,国家统一安排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只考最基础的三门课,并规定统一的门槛,就象美国的中学生考SAT一样。然后,由各个学生,选择各个大学的导师,并写研究生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不仅列出其大学的各科考试成绩,还包含参加的各项科研活动与社会活动,包括已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及将来读研究生后的一些科研思路等。导师则从这些申请报他研究生的优秀大学生中,选择自己中意的学生,来读研究生。当然,在中国,这样做可能就会很快形成一个代理写研究生入学申请的产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在制度的设计上尽量堵塞这些可能存在的漏洞。面试这一关将是非常重要的,且提高每个导师决定研究生是否录用的权重,只要有足够的面试,申请书的真实性还是能考察清楚的,且导师也决不会录用一个自己都看不上眼的学生!

采用这种研究生录取方法,可能工作量比现在简单考试法要多得多,但这样做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可改变目前考研究生就是中学生考大学的延续就种荒唐的现状,也有可能将大部分的“考研基地”的孩子,从一心只读那只几门课的烦恼枯燥中解放出来,将死读书,变成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多做实验,多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将来读研究生时直接进入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

国外的一些高校,如英国及英联邦的不少学校,要报他们的研究生,必须是211以上高校的学生才有资格,不是211高校的学生,申请书他们看都不看就退回了。我国的台湾,也只承认大陆211以上高校的学历。我校旁边有一所大学,原来是重点大学,后来校领导只想增加招生规模而忽视了重点大学的建设,没有能进入211大学的行列。由于这所大学原来是重点大学,学校仍有一定的报考号召力,但他们的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想到国外读研究生,就是因为不是211大学而被拒绝,被拒的学生都大骂母校害死人了,因为当初招学生时,没有讲明不是211大学,只强调原来是全国重点大学。

国内应不允许存在这种明显的歧视政策,对于优秀的大学生,不管他来自985,还是211,或其它的学校,只要优秀,都可以录取。但这种优秀,就不只是会考几门课了,而是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

我想那时的“考研基地”,就不应是现在的死读书,从进大学开始,就只知道要准备考研的几门课,再说,那种死读书是培养不出研究兴趣的,有可能过早地透支了学习与研究兴趣,将来即使读研究生了,再也没有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冲动。若能将现在“考研基地”的学生,更多地鼓励到实验室去,考虑自己感兴趣地研究问题。学校组织的一些帮助自己学生如何通过考研的活动,改为全面地促进学生参加课外研究的活动,多指导他们感兴趣的研究,并争取在大学阶段就能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研究兴趣。若通过研究生入学方法的改革,能起到这样的效果,那该多好!我想,那样就不是现在有些导师不愿意接收这些“考研基地”出来的孩子,而是大家都争着要这些经过“考研基地”培训的学生!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758623.html

上一篇:应能控制和利用硕士生研究的“烂尾楼”
下一篇: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承担主体有时可能更糟
收藏 IP: 116.56.130.*| 热度|

11 吕喆 简磊 李宇斌 张能立 张永祥 张忆文 肖小敏 陈安 蒋永华 muguiying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