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一起聊聊生活(连载)
第五节
走进生活,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空闲了,来这里坐坐,大家聚一起,品尝品尝。姑且,先说说“柴”。柴,就是“柴火”的意思,过去在乡下,主要通过点燃“柴火”来热水煮饭,这些“柴火”通常是指“庄稼收割后留下的干茎秆”或者“草木枯萎后留下的干枝叶”。回首过去,在那泥巴砖块砌成的、上面通常安放两口大铁锅的炉灶里,放上一把“柴火”,只需“小火柴棒”在方块纸盒侧面紫黑硝石上一划,小火苗“刷”的一下就出现了,也燃起了“柴火”,红彤彤,火辣辣,炉灶上的铁锅已被烤的有些热,撒点油或者加点水,就可炒菜做饭了,细想,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烧过的“柴火”留下的“余灰”,再被运送撒落到田地里,用作肥料以促进下一次庄稼的丰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原来,通过“柴火”一事看,即使是在过去最偏远的乡村,那里的农民朋友也是最懂得“落叶归根、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道理,这其中,已蕴含了当今包括“教育、文化、科技、能源、政治”等众多领域里的一个最伟大的发展原则:循环经济清洁有效。看来以后,在生活中,千万不能轻易说农民朋友不懂“科学”;看来以后,在生活里,也千万不能轻易讲文学诗句不含“科学”;“柴火”的循环利用,不是正好代表着一项最原始又最具有深远意义的“自然科学”吗?
走进生活,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空闲了,来这里坐坐,大家聚一起,品尝品尝。姑且,再说说“米”。米,就是“大米”了,常泛指各种“粮食”,包括五谷和小麦。有了粮食,不只是人,还包括很多动物,肚子饿时,生吃或者煮熟吃,保证管用。当小孩时,很多人都读过一首诗,诗中有这么四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主旨体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希望,“要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为了加深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不妨尝试总结一下粮食生产过程中包括的“劳动价值”链。第一,在直接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农民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二,农作物养护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三,农作物养护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四,在收割农作物并产出粮食的过程中机械师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五,农作物收割和粮食生产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六,农作物收割和粮食生产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七,在粮食储藏和运输过程中仓库管理员及司机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八,在粮食销售的过程中销售人员及商人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九,在粮食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管理及公职人员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十,在粮食交通维护和安全监管过程中督察人员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第十一,在粮食购买和烹煮过程中顾客及使用者朋友付出了辛勤劳动;等等。可以看出,“粮食”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包括了几乎所有人类朋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若拓宽角度,从整个生态链来看,“粮食”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除了包括了几乎所有人类朋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外,还包括了诸如“土壤、水、太阳、空气、风、动物”等几乎所有自然万物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由此可见,在生活中,爱惜粮食,就是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就是尊重人类;爱惜粮食,就是尊重万物;爱惜粮食,就是尊重自然;最重要的,爱惜粮食,就是尊重自己。“金钱”,如果单独来看,自身可能并没有太大“价值”,但是,如果通过“金钱”进行流通以用来交换购买“粮食”乃至其他商品时,“金钱”就被赋予了内在无穷的“劳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生活中,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多的粮食乃至更多的“金钱”,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从“粮食”的“劳动价值”出发,不断对其加以拓展与延伸,不难发现:不仅要爱惜粮食,也要爱惜金钱,而且还要爱惜万物。
走进生活,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空闲了,来这里坐坐,大家聚一起,品尝品尝。姑且,接着说说“油”。油,就是“食用油”了。提到食用油,似乎意味着可以从任何植物和动物身上提取得到,你瞧,从来源上看,市场上就有什么“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蓖麻油、玉米油、芝麻油、大豆油、橄榄油、调和油、动物脂肪油”等等,真是种类齐全。如果从整体上看,或许,食用油可以分为“植物油、动物油、调和油”三大类。仔细观察,植物油基本都是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或者“果实”,为什么会是如此?认真想,也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植物后代的健康传承,植物将自身所有的营养都尽力输送给自己的种子或者果实并储存起来”。如果说“吃米”是为了“填饱肚子”以补充让人继续生活下去的能量,那么“吃油”又是为了什么?或许,和植物相似,“为了人后代的健康传承”,人选择去吃“源于植物种子或者果实的油”。其实,和“油”一样,“米”也是源于植物的种子或者果实,因此,对于人选择吃“源于植物种子或者果实的米和油”来说,两者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不仅是为了补充让人继续生活下去的能量,也是为了人后代的健康传承。从以上分析看,不知你是否开始意识到人自身发展的智慧之处:“或许,越是发展高级的动物,越是懂得以广泛的植物种子或者果实为食物。”从本质上讲,有时“吃植物的种子或者果实”,就意味着在“吃油”,而有时“吃油”,也意味着部分上在“吃植物的种子或者果实”,譬如,“吃花生”就是在“吃花生油”,“吃花生油”就是部分上在“吃花生”。和植物油相比,“动物油”又有什么不同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看“人的脂肪”。应该说,“动物油”大量储存在“动物的脂肪”中,或者说,“动物油”就是“动物的脂肪”,人作为动物来讲,可以说,“人的脂肪”和“动物的脂肪”在概念上是非常相似的。“人脂肪”的主要功能或许是“适时转化为满足人活动所需要的热量或者能量”,常说太胖的人是因为“营养吸收过量导致脂肪含量太高”,从而需要适度的体育锻炼来适量消耗人体的脂肪,而有一种疾病叫“脂肪肝”,据说通常是因为“营养过剩人太胖”的缘故。“动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的脂肪酸”,熔点高,在人体内容易凝固在血管壁上,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堵塞等疾病;“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可以防止胆固醇类物质沉淀在血管壁上,有防止动脉硬化、血管堵塞等疾病发生的作用,而且,“不饱和脂肪酸”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这就是“动物油”和“植物油”之间非常重要的区别;但是,据说“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也能转化成“饱和脂肪酸”。“植物油”通常是“源于植物后代传承非常重要的种子或者果实之中”,而“动物油”通常只是“源于动物体内似乎和后代传承关系不太密切的脂肪组织”,从中似乎也能看出两者的一些重要差别。综合考虑,或许,人应该更优于多吃点“植物油”而少吃点“动物油”,而且要保持摄入量的适度,不能过少也不能太多。关于“调和油”,简单说就是“不同植物油之间或者动物油之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搭配后形成的油”。有人说“多吃动物类荤食”因为难于消化而不利于身体健康,而“多吃植物类素食”因为易于消化而有利于身体健康,或许,这种看法与“动物油”和“植物油”之间的考虑也有些关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0 0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