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gmhs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gmhsn

博文

德国行

已有 4334 次阅读 2014-4-9 17: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

过年前,国家纳米中心的韩老师告诉我,我们去德国开会的资助申请已经获得批准,他是这次会议的中方组织者。几天后,我便收到了来自德国组织者的邀请函,赴德国开会的事正式摆上日程。其时,正是前一个自然科学基金结题而要再申请新的基金的节骨眼。在这个点上要挤出来点时间还真费劲。不管怎样,先看看网上赴德国的攻略,然后一步步办理就好。到2月18日,韩老师打电话问我出国批件办得如何时,我有点发蒙。神马批件?韩老师听得是一头雾水,难道你在华理还没有出过国?没有办过因公护照?不幸的是这的确是事实,我自一头扎入华理以来还真的没有出过国,也真不知我出国还需要办理因公护照。我一直觉得因公护照是公门中的物事,和我这样一个平头老百姓没有啥关系。韩老师说,你好歹也是位教授,自然需要因公护照了,抓紧办理吧。火速开始找学校的外事处,填写了一堆表格交上去,很快那边email告诉我,因为到开会时只剩六周的时间,学校不保证能在开会前办理完所有程序(批件,护照,签证)。

到这程度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韩老师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群,方便大家交流。进入这个群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他们都是这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和活跃分子,出国开会对他们来说都算是日常小事。过几天就不少汇报说批件下来了,进入签证程序。而我,批件还在公示中,接下来还要办因公护照,有了这个才能进入签证程序,粗略算下来都要比他们迟半个月的时间,真不知能不能赶得上。

到三月中,我才拿到了因公护照,这时才想起自己曾经用因私护照申请过德国签证(还没有递材料),火速将那边给撤掉。微信群里大家都开始确认航班了,这次去开会的十几位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要凑在一起显然有不小的难度。时间一天天往后推延,我的签证却如泥牛入海。不管怎样,先凑趣似地看看从上海到柏林的航班信息吧。这两个城市间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合适的航班,要么是早上出发,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多才到(第一次去德国显然不要选择这个方案),要么是晚上出发,当地时间第二天一大早就到。韩老师开玩笑地说,要不你还是来北京和我们一起走吧。北京到柏林还真有合适的航班,早上走下午到。

捱到机票代理商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刻,我终于拿到了德国的签证。这个时候我只有选择经停北京的路线了,因为从上海飞柏林的机票已经上涨了很多,远远超出预算。

(二)

递上了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只是意味着一个繁忙的一年才刚刚开始。本年度毕业的研究生需要在4月初定稿毕业论文,还需要发表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科研论文,这个时候投稿已经算是到了尾巴尖的时刻了。毕业论文需要往返改两三遍,科研论文更是需要来回四五次方可定稿。粗略统计一下,三月份总共提交一份面上项目申请书,一份杰青申请书(估计是打酱油的角色),投稿两篇中文文章,三篇英文文章。要是每个月都是这样的效率,我不也可以算是大牛了吗?嘿嘿。

学生们总比我还气定神闲,在我要上飞机的时候才陆陆续续地发过来毕业论文的第一稿。得了,看来你们是合起来谋划着要胡老师在飞机上加班的了。

31日晚,终于踏上了赴德国的旅程。按照计划,先在北京机场附近的一个旅馆凑合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和大部队汇合一起出发。待得飞机平飞后,匆匆打开电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也许可以通看一下学生的毕业论文。第一次在飞机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才发现飞机上加班根本就不适合坐经济舱的人。电脑放在小桌板上本已是很局促的,前面那位又适时放低了椅背,让我的电脑屏幕根本无法立起来。郁闷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北京,等进入旅馆住下来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给家里打电话报了个平安,顺便说起飞机上的境遇,明天还有十个小时的飞机坐,时间真难熬。爱人出了个点子,要不下载一些电视剧看看可以消磨时间。嗯,看电视剧不需要用键盘,这倒是个好主意。旅馆虽然一般,网络却是免费的,速度也不赖。一觉醒来,40集电视剧全下载好了。

4月1日早上,我们十个人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除了我和一位博士生外,其余的都是老飞人了,周遭的环境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出海关时,我心里颇是澎湃了一阵子,拍了个照片发在微信上,感慨自己上一次出海关竟然是八年前的事了。很快引来了不少评论,有祝我一路平安的,也有惊讶我“宅”的。whatever,宅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上了飞机,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座位竟然给安排在紧急出口那一排,前面豁然开朗,小桌板可以随意伸缩。在这个准头等舱的位置上,不加班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尽管电脑里摞着40集电视剧,我还是先打开了第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是A380,飞机上的噪音比其它飞机要低很多,在这个相对舒服的环境里,看论文不再是那么头疼的事。这位学生的中文写作水平一直不错,为此,他的论文也没有花费我太多的精力。大约两个小时后,改好了他的论文。接下来在foxmail里翻找其他两位学生的邮件去找他们发过来的论文。进入邮件后才发现了问题,由于论文体积比较大,他们采用了网盘发送的方式。邮件里只有超链接,而这个在飞机上显然是连不上的。其时已是北京时间下午2点多,飞机上的人已经大多数入睡了。本次航班只是半满,后排上有不少干脆横躺在座位上,那算是超级头等舱了,呵呵。迷糊了一个小时还是无法入睡,我不喜欢外出,只因为我不论在飞机上还是火车上都无法睡好。

A380的个人娱乐系统还真不错,从电影菜单里选了个“黑客帝国”,看得也还挺过瘾。这个片子我听说了无数遍,却从来没有看过一次。回头想一想,那些年我都干啥去了?

(三)

到了德国,我立刻被时差这个怪物给打倒。凌晨两点,生物钟及时把我叫醒,外面还是黑乎乎的。辗转反侧良久,终于熬到天亮。我的报告被安排在第一天的上午,对于尚未倒过来时差的我显然是极大的挑战。到了会场,发现和我同行的人都是神采奕奕,他们都是飞惯了的,时差对他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看来,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首先要能过时差这个关,我,现在显然还不合格。

会议是以碳材料、多孔材料等在催化和清洁能源应用为主题的。因为是中德双边会议,报告人也是一中一德的方式交错开的。三天的时间里,我感受了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更结识了这个领域里的新兴力量。其中两位说是早就在科学网上认识我了,我有那么有名吗?在科学网上我多是扮演潜水的角色啊~~~

非常感谢韩老师给我这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同行的各位专家,他们都是国内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特别感谢几位在德国做博士后(或者groupleader)的中国同行,年轻的他们有的已确定要回国发展了,相信他们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栋梁。

(四)

临行的前一刻,学院通知我们,研究生的复试安排在清明节假期,假期结束后(4月8日)进行师生互选。OMG,以往我们学院都是4月中旬进行研究生复试的,今年怎么突然提前了?教育部是这样规定的,研究生办公室的老师这样回答我。教...育...部...!说什么好呢?按照机票信息,我最早4月7日下午方可赶回上海。也就是说,在师生互选前只有半天不到的时间和学生见面。在我招生的几年里,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无奈,我给考生们发了个邮件,确定4月7日下午3点和他们见面。

4月6日,我们一行离开了柏林,经由法兰克福到达北京。从北京取了行李转机上海,我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匆匆和他们几位道别后,奔往航站楼的另一端。

回到家里,已将近下午两点。儿子看见我回来了,立刻高兴得蹦起来。一个星期,是他出生以来爸爸离开他最长的时间。顾不得太多,先陪他玩一会儿,平息一下他的情绪,然后很抱歉地给他说,爸爸还要去趟学校,下班后再和你玩。儿子倒很懂事,说了一句,爸爸路上注意安全,让我眼窝酸了良久。路上注意安全的确是我现在最关键的事,从柏林出发到现在的26个小时里,我没有睡着过,头脑早就一团迷糊了。

到了办公室,又进入了工作状态,打点起精神给一拨拨的考生们介绍我们研究组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反馈,并最终确定招生名单。

晚上回家后,我没有完全兑现给儿子的承诺,第一次在他还玩得高兴的时候就睡着了。

一位同行的老师说他每年飞欧洲三四次,美加三四次,还有亚洲内乃至国内都不计其数。随便哪一年的里程数都是十几万公里。天哪!成功人士!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膜拜i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447-783397.html

上一篇:HU研究组成立五周年庆典
下一篇:江明教授疾呼狠杀研究生滥发综述之风
收藏 IP: 202.120.97.*| 热度|

2 李健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