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aha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博文

也谈日本诺奖大获全胜

已有 3701 次阅读 2008-10-14 16:06 |个人分类:论政

 最近一段时间,2008年诺贝尔奖的颁布把整个科学网弄得热闹非凡。无论是立论,驳斥,辩论甚至是八卦都很大程度反映了大家的诺贝尔热情和对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的期待。于此同时,我所处的日本也对于获得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介绍这些其实对于民众来说其实并不那么闻名的科学家。其中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益川敏英和小林诚都是本土的日本学者,益川敏英教授至今都未曾出过国;而获得了化学奖的下村修也一直是日本国籍,再加上之前的物理学奖得主江崎玲於奈、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也至今拥有日本国籍;即便是那些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的日本裔获奖者,大部分都是在日本本土完成了高等教育,日本人对于本土科学家的诺贝尔奖这一个荣誉可以说自豪得实实在在。相对而言,浮躁的中国学界和民众对于诺贝尔奖也是浮躁得“实实在在”,尽管有不少和中国有这样那样关系的华人获得或者曾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人其实和我们热爱的中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关系,没有一个人是中国国籍,没有一个人是在新中国完成教育。最可笑的是“钱学森堂侄”的说法,让我想起了王家家谱上的我和那个嘉庆年间官至四品带刀侍卫的堂兄的荒谬联系。
 
    在日本这几年,我感觉中国的科研虽然表面似乎繁花似锦,和日本相比,落后是全方位的,尤其是软实力。当日本公共媒体对于此次诺贝尔奖大获全胜后的进行居安思危的反思的时候(1),我们是不是应该耻而后勇,努力从自身找原因,向邻居学经验?我想,现阶段是否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并不重要,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体系和研究氛围,如何教育好新一代的大学生,如何引导年轻人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才应该是大家最应该关注的事情。以后有机会我会尝试介绍我所了解的日本科学家,日本科学出版,日本的科普,日本的教育,看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借鉴一些经验。或许我们并没有力量去改变体制,但如果我们能尽力坚持原则,身体力行得影响身边的人,我们也就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
 
 


诺贝尔情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446-42655.html

上一篇:海藻和细菌培养的关联?
下一篇:我的足球十年
收藏 IP: .*| 热度|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