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小胖-陈华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yongchen 喜乐的地质找矿人

博文

西方各国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的反应和举措

已有 4633 次阅读 2012-5-14 15: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出口, 中国稀土

西方各国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的反应和举措

 

澳大利亚国家矿产研究中心

 

陈华勇

 

 

中国稀土自98年以来至201010余年间,出口量增加10倍,价格却降低近40%。中国珍贵稀土资源以“土”价贱买成为不可争辩的痛心事实,其主要原因就是稀土价格是由国外控制的。国外大量购进稀土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其目前的经济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日美等国进行资源储备,以满足其长期的战略发展。因此,中国对稀土资源生产及出口进行限制是势在必然的,无可厚非的。当然,主要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限制政策十分“不满”,在政策颁布初期,日美等国尝试利用外交手段“迫使”中国回到以前的政策,日本大使更是联合多国大使在北京进行活动,提出一些要求,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中国的政策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但中国并没有在这些要求面前屈服,目前稀土出口限制政策以及稀土储备政策已经成为事实,在逐步落实进行。西方知道通过“外交恫吓”已经没有效果,因此也马上开始了一些更加实际的应对政策。因为作为高科技产品的主要输出国,西方国家不可一日无稀土!他们的一些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寻求其它低价稀土资源产地

在这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由于日本无稀土资源,而其支柱产业如彩色电视,能源电池等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稀土,中国稀土的出口限制及随之而来价格上涨将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实日本早已预料到中国可能采取稀土管制措施,因此在去年我国开始限制政策之前,日本一方面大量低价购入囤积中国稀土,另一方面则委托日本地质调查局等部门在海外开始替补稀土资源地的探查,足迹包括东南亚和西亚等地。因此等到我国颁布稀土限制政策的时候,日本迅速加快了国外替补资源的步伐。稀土管制不到一年,由日本资助的两个稀土矿山将于2011年在越南和哈萨克斯坦投入生产,其中越南的稀土产量可达5-10万吨/每年,可满足日本1/4左右的需求量。除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寻求低价稀土资源,日本还大力加强本国地质调查工作,虽然其本土资源量极其短缺,日本利用本国最为先进的海底探测技术,在广袤的大洋底部探索替补资源,由日本学者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1Nature Geoscience发表),某些大洋底部赋存丰富的稀土资源,资源量可能相当于陆地的上千倍!虽然大洋底部资源并不属于日本独有,但拥有世界先进海底探测技术的日本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部分媒体认为日本目前的姿态是要让中国意识到稀土并非中国独有,从而不要“囤积居奇”,达到让中国早日重新开放稀土市场的目的。日本当前可能的确有此意图,但从长远战略意义上讲,中国依然要引起注意,显然如果这些是事实的话,我们的稀土优势地位将维持不了长久。

 

   加大本国稀土资源的开发

            采取此种举措的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的稀土储量占全球近30%,但由于开采价格和环境等多种原因已经停产多年。中国稀土政策的收紧对美国产生的影响较大,与日本不同,美国对稀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因此美国将稀土作为重要战备资源贮备,据保守估计,美国目前的稀土储备可能在20年左右。目前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并未对美国造成“恐慌性”影响,但作为对应措施,美国已经放宽了稀土开采政策,其最大的加里福利亚珀斯山稀土矿即将重新投产,而其它一些稀土矿山可能也会在近期重新评估。另一稀土大国澳大利亚本国对稀土的需求量较小,但出于联动效应,其较大的几个稀土矿山已全部投入生产,产品将主要供应日本市场。其最大的稀土矿业公司Lynas 2009年出于“政治原因”拒绝了中国有色的收购,但日本三菱公司却持有该公司10%的股份。日本自去年以来已经联合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开建大型稀土分离厂,主要矿石原料来自澳大利亚,产品销往日本。有分析表明,可能在5-10年之内,澳大利亚会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加强稀土矿业的地质勘探工作

            自去年中国稀土政策缩紧以来,直接受其影响较大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矿业较发达国家,除了开拓外部来源和加强已有资源开发之外,还不约而同地开始加强稀土矿产的地质勘探工作。日本的地质调查局一直是其稀土外扩的“排头兵”。日本本国并无稀土资源,因此其主要地质力量是活跃在东南亚和西亚等国,一般是直接参与到当地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去。而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矿业公司目前的股票涨幅较大,从而使得这些企业积极投入到新的稀土矿产地质勘探中,显然,在未来的5-10年内,由这些国家所主导的稀土地质勘探工作将会有迅猛的进展,而新的稀土资源量也将会大幅增加。除了稀土矿业公司的重新活跃,由政府资助的一些有关稀土地质勘探的研究项目也在一些主要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一些有关稀土资源研究的课题已经在最近的国际会议上出现),显然,中国稀土紧缩政策已经让西方国家对稀土地质勘探重新重视起来。这很有可能改变当前稀土资源量分布格局。

 

   对国内稀土政策的一些建议

我国当前采取的稀土出口缩紧政策是适当的,也是必须的,否则我们会在20-30年后被别人卡脖子,而用来卡我们脖子的就是我们自己低价卖出去的稀土!但不能只是一味缩紧出口政策,减少产量等等,如果只是这样,依照现在主要西方国家的各项措施,我们稀土的优势地位很可能在10-20年内损失殆尽。小平同志92年曾自豪地说:“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但愿这一令国人自豪的矿种不会衰落下去。应该说,缩紧出口,减少产量等都是“迫不得已”的被动应对措施,而我们还要有更多的积极措施,如中国南部重稀土矿区正在进行的重整,虽然举步维艰,但这本身就是一项十分积极的举措。除此之外,从国家层面,至少还有两个方面应该相当重视:

1)            加强国内稀土地质资源勘查

由于我国稀土资源量极其丰富和集中(主要位于内蒙古白云鄂博和江西等),长期以来我国的稀土地质勘查工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远远落后于金,铜等其他主要金属矿产的勘查,甚至各地调部门已经多年没有任何稀土相关的地勘项目进行。跟国外稀土地质勘探的力度和水平相比我国稀土地质力量还相对薄弱。如今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大大加强稀土地质勘探,新的资源量会在今后几年迅速增加,如果我国依然只是依靠已有的资源量,显然,我们的稀土资源优势将会迅速损失殆尽,我们要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对稀土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缩紧出口和减少产量等都只能暂时缓和供需的矛盾局面,而国外,如澳洲等,又不可能成为我国的后备资源力量,如果我们不能大大加强稀土资源储备保障,中国真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稀土净进口国!

2)            加强稀土产品的利用

        我国稀土产品的大约70%出口,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量不高。稀土的终端产品一般用于高清晰电视,能源电池,精确制导,航天材料等高科技对象。这些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因此造成我国稀土价格是由西方国家“说了算”。我国稀土多为原始产品,直接低价销往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则把稀土中-高阶段产品返回中国高价销售。因此我国也应该加强稀土中-高阶段的产品开发,从而带动国内稀土需求,并能以成品或半成品的稀土产品投入国际市场来谋取利润。这样不仅摆脱西方国家对稀土价格的控制,也从而改变国内稀土矿山行业的不景气局面。由于出口缩紧及减产等措施的实施,很多稀土矿山面临关闭和负债等不良现状。诚如当年经济改革“利剑”,扩大内需应该是一条不错的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2307-570805.html

上一篇:发达矿业国家(美加澳等)“产学研”研究典例
下一篇:回国速写
收藏 IP: 131.217.42.*| 热度|

1 朱志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