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小胖-陈华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yongchen 喜乐的地质找矿人

博文

发达矿业国家(美加澳等)“产学研”研究典例

已有 3765 次阅读 2012-5-14 15: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发达矿业国家(美加澳等)“产学研”研究典例

 

澳大利亚国家矿产研究中心

 

陈华勇

 

 

矿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地质勘探的进展。在地质勘探技术取得突飞猛进之前的数千年间,人类矿产的开发一直处于原始的初级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地质成矿理论研究的进展,尤其是相关地质勘探科技手段的突破,使得全球矿业在50年间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成果。目前活跃于全球的各大矿业巨头,都是在这段时间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影响全球矿业市场的大型企业。

 

   国外的“产学研”结合

由于国外矿业公司是诞生于国际矿业市场,需承担所有探矿开采风险,因此其对于地质勘探十分重视。国际大型矿业集团一般都有自己的地质勘探队伍,水平很高,其高级地质勘探人员一般都有知名大学博士学位,而中基层地质人员一般具有主流大学的本科学历。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南非等主要矿业国家的大学矿产专业与工业界结合十分紧密。毕业生除少部分进入学术界之外,大部分则进入工业界,直接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在这些国家没有专门的地质行业专科学校,地勘队伍力量的最大来源是各个主流大学(包括少量的矿业学院,如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因为也只有主流大学才开设地质学专业。因此矿床学方面的教育科研和工业界是直接联系的。目前世界著名的矿床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大都有工业界工作的经验,其领导的项目也很多与地质勘探直接相关,或者是由矿业公司直接赞助的。可以说活跃在南美,非洲及西亚等国的大型矿业企业,其地质勘探工作是由背后强大的矿床学教育和科研力量所支撑的,这种“血脉相连”的联系使得西方国家矿床学教育研究与地质勘探工业界之间成为一个行之有效,长久有力的有机体。

 

   国内的“产学研”脱节

与国外地质勘探体制不一样,中国的地质勘探是由国家政府统一安排进行,即中国地调局及各省地勘所等,以及冶金,有色,核工业等各部门自己的地质勘探队伍。这些生产一线的地勘队伍力量主要来源是各个专门的地质院校,之前多以中专或者专科院校为主,而各主流大学培养的地质人员(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则一般不会进入到地勘一线。虽然近10年这种情况得到扭转,地勘队伍主要人才结构与国外相比还是处于较低的位置。各地勘单位主要负责人非常注重长期积累的探矿经验,但对成矿理论,成矿模式方面的进展则并不是很关心,而一线的地勘人员则更是缺乏很多成矿理论知识的装备。与之相反的是,各主流大学的矿床学专业由于文章和评职的压力,研究方向多转向与偏重理论的研究,大学里基础地质学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很多学生野外工作经验很薄弱,毕业后无法独立进行基本的地勘工作。由此以来,造成了在中国目前地质矿产方面“产学研”严重脱节的现象。地勘单位和大学科研部门经常处于一种“互不干涉”的难堪局面,即使有些互动(比如说中国地质大学近年承担的很多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很多也还是停留在“干二手活”和短平快式的咨询方面,而不能产生对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探都有重大作用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项目。可以说,这已经成为我国地质勘探发展的一个瓶颈,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地勘领域的相关经费已经翻了几番,但重大的,无“水分”的找矿成果却并不多见,一些国家紧缺的矿种面临的严峻局面还没有得到突破。

 

   澳大利亚“产学研”结合研究典例

这里借笔者所工作的澳大利亚国家矿产中心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西方国家目前比较流行的“产学研”结合地质勘探科研项目,希望能对国内地质勘探部门及相关大学研究机构等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以该中心目前正在承担的一个重大项目为例,该项目名为“岩浆热液矿床的微量元素化学晕指示”,即利用相关矿物的微量元素特征来指示寻找岩浆热液类型矿体,显然这个项目是与地质勘探直接相关的。该项目已经延续了6年,目前正在进行第三阶段,即2011-2014年。

在澳大利亚和北美都有专门的地勘类研究项目的代理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由地勘经验十分丰富的高级地质师组成,他们专门负责建立矿业公司与大学科研部门的联系,催生一些双方有兴趣的项目。澳洲矿产研究中心所承担的项目中有一半是由这些机构负责建立的。前面提到的“岩浆热液微量元素化学晕”找矿项目则是目前最大此种类型项目,三年资助金额为350万澳币。项目完全由矿业公司资助,每个矿业公司每年投资约5-7万澳币到澳洲矿产研究中心(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而研究中心则组织研究力量(含教授,博士后,博士生等)进行研究。目前有22个公司参与到该项目中,其中包含世界最大的一些矿业公司,如BHP(必和必拓),Rio Tinto(力拓),Vale (巴西淡水河谷),Anglo American(英美矿业),Newmont(纽蒙特),Barrick(巴力克)等,以及在中国较为活跃的Goldfields(金田公司),Eldorado(埃尔多拉多)。中国五矿的海外子公司MMG也加入到其中。在该项目进行的前两轮中(2004-2010)课题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因此项目得以成功的延续到第三阶段。这些成果都以课题报告的形式每半年汇报给各赞助商,而每一轮(三年一个阶段)结束后都有一年半的保密期,以保证参与赞助的矿业公司得到最新成果的应用权,在保密期之后,大学科研部门可以将其成果发表在高质量的期刊杂志上,以达到成果共享,服务社会。

这种于矿业公司和大学科研部门都有利的项目应该是“产学研”结合的典例,事实证明这种结合也相当成功。目前很多类似项目产生的成果已经在工业界得到直接广泛的应用,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保密期之后的成果公开发表,也使得科研人员得到成果的回报,同时,也是更为重要的,这些优秀的成果能够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成果,矿业公司和科研部门的精诚合作推动了全球地质勘探的进步,这才是一种健康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的课题运行方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2307-570804.html

上一篇:酒杯湾之旅
下一篇:西方各国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的反应和举措
收藏 IP: 131.217.42.*| 热度|

5 曹聪 朱志敏 刘建兴 朱传卫 liutongj82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