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cs

博文

心脏有“六怕”:高、硬、稠,炎、缺、乱

已有 3239 次阅读 2009-10-16 21: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预防, 生活方式, 治疗, 心脏病

引言  网络报道一个又一个中青年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心脏病可怕吗?是的!然而,它却是可防可治的,关键是要知己知彼,了解心脏病,才能战胜心脏病。

 

心脏有“六怕”:高、硬、稠,炎、缺、乱

-- 推荐以“Ee)种子法则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为一、二级预防策略

 

胡春松 胡大一 胡盛寿

 

心脏是生命的源动力。心跳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因此,爱护心脏,才能延年益寿。那么,平常有哪些常见相关疾病或病理状态影响心脏健康呢?这里,我们总结心脏有“六怕”:高、硬、稠,炎、缺、乱。这六种状态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心跳骤停,生命终止。下面详述之: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

高血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高血压大国,约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据最新报告结果,15岁以上北京市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25%,而45岁以上人群约有一半高血压患者。因此,说“三人行必有高血压”一点也不过分。高血压发病率高,而治疗控制率却很低,仅约3成,致死、致残率却很高,因此,高血压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高脂血症:目前我国有超过1.6亿患者,它和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高脂血症会导致全身动脉硬化,尤其形成冠心病,危害人们健康。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21世纪是糖尿病大流行的时代,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越来越多。据估计,目前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1.75亿左右,到2025年将达3亿。我国至少有三四千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和冠心病是等危症。因此,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是重要的健康管理内容。

 

硬:血管硬/心肌硬

动脉硬化:它是心血管病的基础病变,是重要的始发因素,是心脏病的导火索。目前我国有动脉硬化患者约数千万,预防动脉硬化必须关口前移、下移,从儿童期开始干预。

心肌纤维化:它容易导致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和心衰。

 

稠:高黏血症

它常伴随有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中风的重要因素或早期病变。因此早期抗凝防栓、抗血小板治疗,做好心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是重要的干预措施。例如,拜阿斯匹灵是良好选择。

 

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急慢性炎症

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急慢性炎症:它是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共同结果。心肌炎容易损伤心肌和传导系统,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心衰或猝死。心包炎会导致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严重影响心功能,导致心律失常或猝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容易发生血栓栓塞、败血症等,影响瓣膜功能而导致心衰或猝死。长期反复急慢性炎症可导致血管硬化。各种急慢性炎症是诱发心衰的重要原因。例如,口腔感染、牙周疾病会导致中老年冠心病、糖尿病。因此,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加强炎症标志物如CRPIL-6等检测,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病。

 

缺:先天缺陷性心脏病/营养素缺乏/缺少朋友或离异/丧偶

先心病:目前我国有先天性缺陷导致的结构性心脏病数百万例,每年新增病例约30万,但只有8-10万接受内科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先心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导致结构和功能恶化,最终发生心衰。因此,加强健康宣教,普及先心病防治知识,开展“爱心”救治工程,可有效改善患者预期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和劳动生产力水平。

营养素缺乏: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纤维素、水、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缺乏。例如,青少年缺乏微量元素如钙、锌、铜、铁等和维生素AD,容易导致发育不良、肥胖症等,而中老年人最易缺水、缺钙、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硒等,导致易患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因此,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坚果、鱼、禽蛋、奶和豆制品等,可保证营养全面均衡。

缺少朋友或离异/丧偶: 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广交朋友,多与朋友交流、沟通,可增进感情,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心血管健康。同样,幸福婚姻可使人长寿。而缺少朋友或离异/丧偶,会导致孤独和抑郁情绪,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乱:节律紊乱/内环境紊乱/生活规律紊乱

心律失常:它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早搏、心动过速或过缓、房颤、传导阻滞等容易导致心衰,甚至猝死。

内环境紊乱: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易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衰或猝死。

生活规律紊乱:可导致心血管病提早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等,是中青年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了解了上述心血管病知识,就知道心血管病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关键是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有效救治。这里,我们推荐以“Ee)种子法则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即“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应对策略,即一、二级预防策略。其基本内容包括:适宜环境,远离污染;合理睡眠,午间小憩;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有氧运动,动静结合;科学饮食,营养均衡。健康行为,利人利己;抗衰防老,老幼皆宜;安全第一,减少意外;男女搭配,两性互补;终身学习,修身养性。素质教育,知识健身;工作择业,健康悠关;种族平等,缩小差异;小病不拖,大病有治;合理用药,药食同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6-262898.html

上一篇:OOH综合征:心脑血管的“组合杀手”
下一篇:金鸡百花 颁奖典礼 // 感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