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读《妈妈教授》,想到职业发展重要话题 精选

已有 4743 次阅读 2024-1-1 20:35 |个人分类:人在职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34461515.jpg

在2023年3月4日《解放日报》和2023年3月10日《中国科学报》以及诸多微信公众号看到关于《妈妈教授》一书的介绍,马上买了一本,但直到2014年1月1日才有时间阅读。

这是美国两位女性教授写的一本书,针对的是女性大学教师很难兼顾家庭(特别是小孩)和工作的现实困境。

在这本书的扉页,我用荧光笔写下:

这是社会学研究吗?

是个人故事吗?

是经验介绍吗?

在国内受重视吗?

话题引发思考

微信图片_20231203200207.jpg

应该说,这个话题(女性大学教授的职业发展)不但在美国学术界有现实性,在中国学术界也有现实性,但在中国学术界,这个话题很少被放在桌面上说。申报青年基金的时候,对女性科研工作者有申报年龄的“优惠”;但在评教授时,没有看到明文规定说对女教师有优惠条件。

女教师相夫教子,把很多精力投放在辅导孩子功课、做家务上面,这对她们产生科研成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评价体系还是这样,很难发生改变(即很难定量地说:评教授时可以免去几篇科研论文)。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这本书的特点是里面有社会学调研,有作者自己的故事,有作者采访别人得来的语料,有引述别的书或者论文的相关内容,有引用数据作为背景介绍,也提供了作者自己的观点。这样,这本书就具有立体感。

这本书分为很多章节。撇开林林总总的故事,这本书首先讲了“母亲身份和学术界的那些不美丽真相”,即指出几个误区或者说“迷思”。比如,误区一:一份学术性的工作会让你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误区二:头脑聪明,工作勤奋,这就够了;误区三:所有学生都像你一样优秀;误区四:学术界不再有性别歧视……

作者接着分为两章,讲解“了解你自己(一):成为一名学者”和“了解你自己(二):成为一位母亲,生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

接下去,作者按照职业发展不同阶段,讲述“博士最后一年:进入就业市场,选择合适的机构”“征途(一):学术研究与建立人脉”“征途(二):教学,服务,陪伴家人”“长征胜利:获得终身教职的那些年”“正教授在向你招手:最后一战”。

看了本书,我想说:作者提供了很多适合美国学术界情况的经验,比如在院系要搞好关系;要多参加大型的学术会议作报告;不要写对晋升没有多大用处的书评和书章;不要得罪资深教师;不要在“脸书”贸然发文或者发视频;在校园里要刷存在感。

可以说,这本书具有“文献”的价值,但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国内的博士生会看这本书吗?看了以后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要知道,国内高校的情况和国外有很大区别。比如说教学吧,国内大学有各种各样的教学项目、课程思政项目征集,经常举行竞赛、评比、写文书、整改,国外大学有这些吗?再比如:这本书堂而皇之地讨论怎样通过tenure考核,但你见过国内的报刊杂志和书籍介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运作”吗?

而且,我发现,国内的博士生想的就是赶快把文章发出来、确保毕业,有谁会想那么长远?而理工科的教师,在入职之后想的也是这些,认为有文章才是王道,又有谁会花时间了解高等教育是如何运行的、tenure制度是如何操作的?

换言之,在国内,人们关心的可能是:假设你说的问题是存在的,那么如何实用地去解决问题?

微信图片_20231106195349.jpg

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很难。我以我身边的一位女教授(简称A教授)来作为例子吧。她是一个平凡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正常”的人。她当副研究员10年,评为教授。我总结出几点。

第一,要hire the best。导师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而要带领研究生做科研,这样才能批量产出文章。招募研究生时,不求“人丁兴旺”,但求找到求学动机纯正、基础扎实、肯干活的研究生。招研究生宁缺毋滥。

第二,练好“马步功”,步步为营。做科研不能贪多求快,特别对于面临生育和“非升即走”的女性科研工作者。“步步为营”的意思是:一篇文章就是一篇文章,确保每一篇文章都很扎实,哪怕只是发表在影响因子4分的杂志。

第三,要合理定位。合理定位,是在分析清楚自己情况、认清自己“几斤几两”之后的“妥协”,更是一种“智慧”。人最忌讳“虎口吃天”。合理定位,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获取什么学术头衔吗?自己有希望吗?如果没有希望获取学术头衔,那就降低一点期望值,扎扎实实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出来。

第四,要合理分工。就是一个家庭里,有的人负责接送小孩,有的人负责辅导小孩功课,要说好、运行好。这样的话,生活就处于“稳态”,事业和生活的矛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举个例子:A教授的丈夫每天黄昏接小孩,他提前把车子开到中学门口,然后一边等小孩,一边来回走动(等同于体育运动)、呼吸新鲜空气。A教授则坐地铁回家,也算是工作之余的运动、休息。周末把小孩送到绘画班或者英语学习班,送小孩的那位也能在附近找个地方坐下来做一些工作上的事。

第五,借助他人的力量,对生活的要求不要太高。举个例子:有些时候,孩子晚放学或者夫妻一方不能早回家做饭。于是,订个外卖就成了一个选择。快速煮一份饺子也行。再比如,用APP预约保洁公司人员上门打扫,是节约时间的好方法。《妈妈教授》也提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明知不重要的事情上。有些事情可以让别人做,花钱雇人做,或者直接把它们抛诸脑后。”

第六,集中精力。合理定位之后,A教授的精力非常集中。她从不申请教改项目,也不写网文,不写报刊文章,不看课外书。她晚上和周末几乎不到学校加班,但她会在家里间或用电脑处理公务,用微信联系课题组的研究生。她没有行政工作,也很少参加和科研关系不大的各类座谈会。这样,精力非常集中。《妈妈教授》也说:“拿到终身教职前会有很多事情找上门,你会感到来自外界的诸多压力,但是不管怎样,唯一要做的就是拒绝它们。”

最后,我要隔着电脑屏幕,对读者大声呼喊:想一想,what do you want?当你想清楚、弄明白,就不会过于纠结了。

当然,也希望各所大学、研究所能够多办一些职场经验分享会、交流会、座谈会、吐槽会。《妈妈教授》说:“成功的例子就在眼前,观察她们并向她们学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16254.html

上一篇:《“研”磨计》可有参考借鉴价值?
下一篇:双脚在大地上行走
收藏 IP: 101.80.248.*| 热度|

10 胡新鹏 谢钢 冯兆东 王成玉 郑永军 谌群芳 孔玲 夏炎 谢海涛 王恪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