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借鉴学习,在科学网写博客的天地宽 精选

已有 8455 次阅读 2023-9-26 20:43 |个人分类:博客铅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微信图片_20230925082850.jpg

[照片由本人父亲拍摄]

听了李海鹏的非虚构写作课,感到醍醐灌顶。

我想:正如非虚构写作的经验可以被归纳总结,写博客也可以被归纳和总结,但关于后者的博文或者说思考是很少的。

我们需要关于后者的经验之谈。

借鉴《中国科学报》的文章类型和栏目设置

微信图片_20230925082920.jpg

要写出好的博文,其实很简单。

你要看一下和科学网有关联的《中国科学报》,看看《中国科学报》发表什么样的文章、有哪些文章类型、文章写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的文章写到能够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的程度(短讯除外),那么博文被科学网精选如履平地。

通过比较(你的博文和《中国科学报》),你也能找到“新的生长点”。

比如,《中国科学报》有采访“科研达人”以及“发文高手”的报道。你也去你们高校或者研究所采访这两类人,写出的博文会给科学网提供新的增量。

再比如,《中国科学报》有科教述评、观点型文章、书评以及适合周末放松时看的科学文化类文章。

通过比较,你就会发现,写博客的天地非常宽广,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关键是,你有没有浏览、研究《中国科学报》?

知己知彼,分析自己和记者的区别

博主和记者往往有几个区别。

1)博主写的文章往往是一家之言(即表明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想)。记者在时评文章中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别的述评或者新闻报道中,需要采访不同的人,展示不同人的不同的观点,更加全面。换言之,记者的“大稿”往往包含三个小标题,“工作量”比较大,一般博主不是记者的对手。

2)博主没有经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写作手法往往比较单一,直抒胸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而记者经过专门的培训,写作技术更加娴熟,而且记者写文章的长处在于他们能够也善于采访别人。但博主很少会像记者那样采访别人。

3)科学网博主往往有一定的学术资质,有的还是大学教授或者研究所的研究员。在科学前沿和学术深度方面,记者是没法和大学教授比的。但大学教授的通俗表达能力和记者相比往往处于不利地形。

4)记者具有公信力,可以开展舆论监督,也可以在文章中涉及博主所在的高校,但博主在博文中不大方面谈到自己单位的一些内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立马就明白了:要写出高质量的博文,秘诀就是借鉴记者的那套方法——可以采访别人,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立体”,也跳脱了传统的“直抒胸臆”;可以学习新闻写作的教材或者网课;也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写类似于“科研进展推文”的博文(或者说,可以写“科学新闻”)。

关于散文,关于“接近性”

微信图片_20230914224245.jpg

最近一年多,我有在阅读一些都市报的散文副刊。这些散文很短(千字文)。在短短的篇幅内,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比较常见的,就是作者以第三人称,介绍听来的一个故事,文中始终没有“我看见”“我认为”。也有的散文,涉及飞鸟走兽,比如描写家附近的猫咪、麻雀。但读了这样的散文,我觉得,这和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呢?我为什么要读这样的“美文”呢?

好的文章,要和读者有“接近性”。好比说,在科学网写生活方面的散文,写得好的话,也会被精选。但是,写生活的散文最好和“科学”“工作”“象牙塔”有一定的关联,至少是“大学教师的生活”“科研工作者的生活”。

这正如学校评选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能够获奖的作品往往和大学有关联。比如,有的文章强调科研精神,有的文章强调思想教育,有的文章讲述科研故事,这样的文章就容易获奖。而如果只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或者纯文学作品,那样的文章不会获奖。

我自己写散文的标准是:不是纯文学作品,也不是茶余饭后的东家长、西家短,而是要有“我看到”“我认为”,要有镜头的切换,要展现视野,有人文情怀。

关于散文,我来举几个例子。

开启“时空之旅”,品味艺术和人生》和报纸副刊的散文有很大的区别。这篇散文画面感强,有过去、现在,有看书的思索,也有“完美+不完美”“在天地中寻找上下文”等发散出去的哲思。文章既有社会,也有“象牙塔”。

走出“象牙塔”——观察、联想、回忆、思考》画面感强,有视角的切换。从在社会上看到的东西联想到了人生以及高考招生宣传、志愿选择。文章的特点是从“我”的视角来写作,就是写出了“我看到”“我想到”。

从李海鹏的经验谈起

微信图片_20230914224242_1.jpg

非虚构写作者李海鹏的网课还刚刚开始没多久。他提到写作要找季节性的选题。这使我想到,写博客也可以找一些季节性的选题。比如,每年9月研究生进入大学,博主就可以写“开学第一课”或者科研经验介绍、敲警钟。5月份,博主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送盲审被枪毙,博主夜不能寐,写一篇吐槽文章,必然火爆。2月份,博主写“你这样写自科基金本子,准保被枪毙”的博文,必然“头条”。

李海鹏还说,写非虚构作品,要“预估故事线”。意思就是说,好的非虚构作品要一波三折,有料。他提到,自己曾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和工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忙碌了一个月,最终啥也没有写出来。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博文也要有层次感,有些“褶皱”。

李海鹏接着说,作者要有自己的写作领域。他举出非虚构写作者南香红的例子,说她写出了野马系列,一举成名。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博主也要有自己的写作领域,无论是研究生教育、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还是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有了自己熟悉的写作领域,就能一直写出好的作品,并被报刊编辑邀请写稿。而如果没有自己专长的写作领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很难产生打了自己烙印的作品。

在第二课,李海鹏提出,“让知识背景成为你的雷达”。这就是说,一般的写作者只是写一个故事,但好的写作者在写一个故事的同时,还能反映出这个时代,使故事打上时代的烙印。要写好文章,作者还可以看一些社会学的书或者别的人文社科的书。

总之,我从网课中学到很多东西。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我觉得——写博文有提高的空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03952.html

上一篇:频频回首,不忘来时路
下一篇:研究生课程建设:实践和思考
收藏 IP: 101.87.209.*| 热度|

9 刘炜 孙颉 汪育才 郑永军 胡新鹏 籍利平 张坤 杨学祥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