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浅析高校老教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方面的作用发挥 精选

已有 4824 次阅读 2023-7-18 18:36 |个人分类:科研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jpg微信图片_20230412183634.jpg

[本文由本博主(马臻)原创,已发《时代人物》。]

老教师、退休教师是大学的重要“资产”。他们不但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而且能在各个方面继续为大学发光发热。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组织编写的《高校关工委工作理论与实践》提到高校关工委在学生教育和成长中的作用,在青年教师、干部、职工成长中的“传、帮、带”作用,在参与教学管理、进行教学监督和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中的作用,在学校各级党委领导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是如今大学非常强调的,但从事这些工作的更多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学校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培训会、推进会,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推出课程思政的案例和教学论文汇编。课程思政研讨会、培训会、推进会的参会者大多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学骨干,他们往往是中青年教师,而老教师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由于几个原因:在业务上,老教师正逐渐疏离教学一线;在思想观念上,老教师不大容易接受“课程思政”等新的提法;在心理上,老教师不大愿意加入年轻人唱主角的活动;在机制上,院系可能还没有形成老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

“三全育人”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指的是大学的教职员工,当然包括老教师和退休教师。如何让老教师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尤其是,如何让老教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中发挥积极作用?老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在管理层面,怎样能鼓励老教师参与相关工作?本文探讨这些话题。 

老教师的特点和发挥余热的考量

教师从青年时进入大学任教,经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在老年退休。

青年教师的特点:精力旺盛、创造力强,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不足,渴望得到事业上的成功,但起步艰难,生存、发展的压力大。青年教师对学生更有亲和力,但缺乏威望。

中年教师的特点:精力和创造力开始走下坡路,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学术发展呈现两极分化(要么评上杰青、长江学者等;要么发展趋于缓慢,在面对“中年焦虑”之后,部分教师接受了现实,对自己降低了期望值)。部分教授在这时走上行政岗位。

老年教师的特点:精力和创造力明显下降。做科研明显减少,甚至不做科研,更多关心生活和安享晚年。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丰富,可以传授给后来者。

教师退休后,和学校的联系减少,但他们还是可以为学校发光发热。《高校关工委工作理论与实践》指出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基本内容分为: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参与高校党建工作,培养党的接班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帮助,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参与教学管理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退休教师参加学校的活动、和学校保持联系,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能发挥余热,对学校、对他人(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学生)都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然而,退休教师参加学校事务有几个不方便之处,退休教师也会有担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行动不便,平时活动范围小。进校参加工作和活动涉及来回交通,可能不是特别方便。院系也会担心老年人脚腿不便,因此平时不大方便请退休教师回院系交流。

第二,从院系退休后,办公室被院系收回,和院系的连接不再紧密。这时候,如果再回到院系,没有办公场所,工作不便,也缺乏归属感。

第三,退休教师往往没有科研和教学经费,而参加学校工作需要交通费、图书费、电话费等成本付出。

这时,如果需要一些退休教师和学校、院系有更紧密的联系的话,那么就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比如返聘)、一定的任务(比如编撰纪念文集、化学词典)、一定的活动(比如茶话会),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还要充分考虑退休教师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老教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方面的作用

老教师除了在退休后返聘,还可以办理延聘手续。老教师可以在科研上发挥余热,可以在纪念文集编制、辞典编写方面发挥余热,也可以在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如下所述)。

第一,亲自授课,并指导课程的教学团队,发挥团队管理和传帮带的作用。

第二,整理教学资料。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他们中年时忙于科研,没有很多时间写教材。到了老年,科研任务几乎没有了,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整理教学资料。

第三,参加督导听课、试卷检查等工作。

第四,参加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活动,比如给青年教师提供指导、参加评审。

课程思政是教学推进的重要方面,现在无论是高校的教务处还是研究生院,都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还可以在课外备课、参加交流活动等。课程思政工作是立体的,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推动教学全面提升。比如,它可以带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技术的更新、教材的撰写、教改项目的申报、课程思政项目的申报、课程的打磨、教学比赛、教学论文撰写、教学会议作报告等等。

现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第一,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的认识不统一,有部分教师存在着误解,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抵触思想。第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即不知道如何开展,并以此为托辞不愿意开展课程思政,或者在开展的过程中产生偏差。第三,在管理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缺乏考核和激励机制,难以约束和激励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第四,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涉及教师上课,还涉及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写、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选树、课程思政教学论文的撰写,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也有一定的难度。

在推动院系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老教师可以做以下工作。第一,参加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第二,给教研组做相关的辅导报告。第三,进行院系学科发展史的梳理和口述,并接受院系师生的采访。第四,给课堂授课提供有正面价值的案例,并参与课堂教学。 

老教师在参与课程思政方面的优势、劣势和实现途径

老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优势,在于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一定的威望。这就意味着:在内容上,老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介绍,让学生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在传播效果方面,老教师往往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气场,容易让学生信服。特别是著名的老教授,他们作为“过来人”能发挥很大的引导作用。

此外,老教师经验丰富,对于其他教师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选树课程思政示范课、撰写课程思政教学论文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参加评审和指导。

但是,老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也有一定的劣势。

首先,能够上课的老教师往往还不是太老,他们处于待退休或者延聘、返聘的状态,但有很多老教师已经年纪很大了,课也不上了,缺乏自己作为任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平台。

其次,课程思政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和实践,老教师可能在观念上较难接受课程思政,容易有误解,在实际操作上又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而年轻的教师可塑性强,更容易通过参加培训、研读资料来学习如何开展课程思政。

再次,实践课程思政需要一定的时间、精力投入。不仅需要设计教案,还需要研读各种资料。

还有,现行的院系教职工考评体系只是对在职的教职工起作用,对已经退休的教职工既没有约束作用,也没有付出劳动后的奖励措施。

最后,各项课程思政展示活动和比赛主要针对在职教师,老教师如果不上课了,即使设计了课程思政内容,都很难被推荐参加课程思政展示活动和比赛。

受《高校关工委工作理论与实践》中提到的关工委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基层、注重实效)启发,并考虑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老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可以把老中青结合起来,把老教师放在教学团队中发挥作用。例如,讲授一门课,可以让老教师讲第一堂课,把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史讲清楚。也可以发挥老教师在资料整理、案例构建方面的作用。

第二,可以把老教师作为亲身例子的讲述者,请进专业课或者思政课的课堂,也可以请进主题班会或者院系的活动,增加老教师和青年学子的交流。老教师现身说法,会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鼓励部分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的调研、学习、交流,增进他们对课程思政这一“新生事物”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后来的学生。具体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校关工委组织培训、调研,可以由院系组织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也可以由教研室、教学团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

第四,学校出版社、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可以设置专栏或者专辑,请学生记者或者教师采访老教师,梳理院系学科发展史,整理反映艰苦奋斗的精神、科研精神的故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

第五,发挥老教师在教学、项目申报方面经验丰富的优势,让老教师担任教学团队说课、磨课、申报课程思政项目的指导者,对课程和申报材料进行打磨。

激励机制构建和激励措施

让老教师投入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需要激励机制和激励措施。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从低到高设置几个层级的激励措施。

第一,可以采用经济激励方法。老教师退休后的收入和退休前的收入相比可能会有减少,而且老教师有节约的传统。学校和院系如能针对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的活动或者任务给予一定的酬金或者经费,能激发部分老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满足老教师的社交需求。可以组织校内和院系内部的交流分享,让老教师和老教师交流,或者让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中年教师交流。

第三,要有仪式感和重视程度。即给老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发放任务书或者聘书,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布置任务要有仪式感,领导对老教师参与任务要表现出重视。在老教师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派人协助。完成任务后,可以有校报报道、微信公众号报道等,加强这种仪式感和对重视程度的展示。

第四,增加老教师的成就感。就是让老教师完成课程思政相关任务后,有机会以个人或者集体的名义在校报或者微信公众号发文,最终由关工委整理成内部的或者公开发表的论文集。对发表课程思政教学论文的老教师在表彰会上公开表彰。将老教师的事迹整理成专题展板,在学校门口橱窗展示。

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关于高校老教师参加关工委工作的图书。比如,《旦园枫红——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纪实》在2003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生动地讲述了复旦大学一些退离休教师的生活和老有所为的精神风采。彭裕文在序言中写道,这本书反映出老教师的四种精神:一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是艰苦奋斗、挑战困难的精神;三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四是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精神。

《晚霞正好:高校关工委工作平台建设实务》在2019年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汇编了江苏大学关工委、院系关工委和老教师代表从事相关工作的做法和事例。比如:参与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研学会、关爱谈心屋、合唱团、毕业生就业服务组、教学工作组、课程重修管理工作组、下岗职工培训班等。

然而,已经公开出版的相关工作总结汇编不多,而且有的书出版时间久远。在将来,值得把老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和案例整理成书出版。 

参考文献

[1]曾贤贵,蒋志强主编.高校关工委工作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凤山主编.关工委工作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欧阳华主编.旗映丹心——上海大学离退休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纪实[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

[4]江苏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晚霞正好:高校关工委工作平台建设实务[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

[5]北京理工大学关工委秘书处编.桑榆情怀:我的北理故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6]林在勇主编.思齐:华东师范大学关工委老同志与大学生的对话(2008-2012)[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7]复旦大学退休教职工管理委员会、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协会编.旦园枫红——复旦大学退离休教师“老有所为”纪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8]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课题研究成果集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395824.html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研究生导师投入“三全育人”:途径、难点和展望
收藏 IP: 101.87.209.*| 热度|

5 郑永军 吴斌 汪育才 刘立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