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读书、看报、听网课的乐趣和压力 精选

已有 10790 次阅读 2023-5-11 08:40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微信图片_20230511083004.jpg

读书、看报、听网课的乐趣和压力

马臻

(一)坐火车、看书

有时会去外地出差或旅游。一开始,觉得坐火车两小时有些累;后来,能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有一次,从上海到桂林,九个小时都坚持了下来。

坐高铁一等座比较舒服。事先,我会准备好一些“看完了就可以丢掉”的书报,或者在候车厅的书店买一些平时不常看的报刊(比如经济、经营、休闲、旅游、文摘类的报刊)。在火车上,我或是用手提电脑处理公务、写作、整理PPT,或是看书报,或是听网课,中午前后还可以吃饭和打盹。由于自己被限在了列车上,读书看报时注意力集中,能看完一些自己平时没时间看的书。

到了旅馆,离晚上休息还有一定的时间。我会坐在桌子前或者坐在沙发上继续阅读,把一些看完后不要的书报、杂志丢到房间的垃圾桶,心里有种“释然”,有种“清空”的感觉(行李又轻了一点)

(二)整理书、看杂志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陪家人逛街,一旦看到书店,总是进去看看,并想着既然来了,不能空手而归。看到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介绍到一本自己有点感兴趣的书,或者听写作网课时听讲课者提到一本书,我就想着把这些书买回来,于是,我用手机APP下单订购。

我还会到邮局门市部、书店去逛,把各式各样的杂志买回家,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看天下》《博客天下》《新周刊》《人物》《南方人物周刊》。我还用手机APP邮购了一些书店里买不到的杂志,比如《人民教育》《教育家》。买的时候有种好奇心,想看看杂志里面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但买回家后,杂志反而成了累赘——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风格,有些文艺一点的文章我看不懂,也不感兴趣;而且,日积月累,各种杂志堆积了起来。

我不得不花一些时间整理杂志:粗粗浏览整本杂志,看到有适合保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第一页折一个角,然后保留这本杂志。如果没有看到有保留价值的文章,我就把这本杂志丢掉。

买书、丢书也如此,就像“新陈代谢”。

(三)看什么样的书?怎么看书?

我不是特别有时间看小说、散文。我平时喜欢看教育类的书(比如研究生的科研生存技能、研究生培养、教育评论、思政教育、辅导员工作)、管理类的书(组织行为学、沟通协调)和关于写作的书(新闻写作、新媒体写作、评论写作、公文写作)。

看书时,我会拿着荧光笔把重要的句子涂黄,以加深印象。看到特别精彩的句子或者感到书中的一个案例将来能用于解释我的一个观点,我就会把这一页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折一下。

以前,我会按照书的内容,把不同的书放在书架的不同区域。但后来,我感到有些书虽然放在书架上,但没有看。于是,我把近期看过的书放在书架的最左边。接着阅读或者复习过的书依次往右边“接龙”。

这样,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我能够在书架上快速找到相关的书,并根据“折角”和涂黄找到需要找的句子和段落。

(四)看报、剪报

我关注了一两百个微信公众号,每天不会全看,也没时间全看。我无非是大致浏览一下标题,看看有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文章再点进去看。比如,有相关的征文活动,我点进去看。我也重点标注(标星)了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中国研究生”,主要看征稿启事、每一期的目录和感兴趣的文章。

我订阅了一些报纸(《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上海科技报》《社会科学报》)和杂志(《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研究生》《半月谈》《品读》《上海宣传通讯》)。报纸杂志是我的精神食粮。

报纸杂志总有一些关于科教的文章,连“非升即走”也会被报纸杂志所关注。看到这样的文章,我很感兴趣,把它们保留下来(以半个版面或者一个版面为单位,剪报)。

看报纸既可以利用大块时间,也可以零打碎敲。比如距离下午开会时间还有半小时,我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再比如,下午接小孩,提早到了中学门口,我把汽车熄火后,在车里利用十来分钟时间看报纸。晚上还有大块时间看报纸或者干别的事(看书、处理公务)。

看报纸杂志有没有用?不说别的,以刚才提到的报纸杂志为例,我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大学版)》《中国教师报》《上海科技报》《社会科学报》《中国研究生》都发表过文章。

看报纸,成了我生活的部分。

(五)听网课

我在成为教师之前,曾“立志”要到教室听讲座,但往往没有时间。也曾看到非虚构写作网课学习班的广告,但当时误以为这仅仅是直播,时间可能会有冲突。后来,还是加入了非虚构写作学习班,并学了一些评论写作、新媒体写作、虚构写作、少儿文学写作的网课,还听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的网课,觉得很有收获。

这种课,听一遍还不够,在不同的时间还要反复听,才能加深记忆。

但听网课也有烦恼:有的机构的网课准备非常认真,上网课的人事先反复打磨讲稿,讲的内容系统化,但也有的机构的网课听不大懂,讲的内容也较为随意。也就是说,有时候花了时间去听网课,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听有关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的网课,我有时候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这时候想学习别人(专家)怎么说。刚开始听这样的网课,觉得讲得还行。

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随着网课的进行,学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难免会遇到“有的人讲得好,有的人讲得不好”的情况,或者说,有些网课对自己缺乏针对性。反复回看网课,时间消耗了,造成在现实世界自己的工作压力更大了。更何况,有些付费购买的管理网课是有回看期限的(比如一个月),这就使得自己或是有压力地加紧回看,或是为了届时不再能回看而遗憾。

第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听了多了以后,把网课放下,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不去想“什么才是理想化的管理”,也不期望自己能够成为文学家。把网课就像书那样地放着,有空的时候再有选择地回看。这样,心理包袱没有那么重。

(六)思考和感悟

书报是连接人和外界的媒介。我平时大多数时间都在高校,不可能经常跑到社会上去。了解国际形势、国家大事、城市规划、社会新闻,需要靠看报纸杂志。了解做事的方法、管理的方法、沟通的方法,需要看书。

光看书、听网课,只是“输入”。要把读书和实践、考察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输出”,比如写博文、写报刊文章、写调查报告、在座谈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体会。这样,就形成了“闭环”,有了“仪式感”。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387560.html

上一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的新闻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
下一篇:《辅导员梦工厂》,不仅仅让读者了解辅导员工作
收藏 IP: 223.104.212.*| 热度|

15 师应龙 徐骁青 孙颉 李东风 王超杰 王安良 武夷山 贾玉玺 郑永军 周忠浩 吴斌 王成玉 彭真明 王启云 谌群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