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审稿的学术规范和实际操作 精选

已有 7397 次阅读 2022-5-27 07:35 |个人分类:科研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IMG_20210926_095340.jpg

前文说了针对审稿人的意见写答辩信。教师、研究生也有机会审稿。审稿有什么规范呢?

审稿人可能对审的稿件或者稿件的作者有利益冲突。

举个例子:审稿人正在从事一个实验点子的研究,他打开收到的稿件,发现论文作者研究的内容和他正在研究的内容非常相似。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审稿人能够以平和甚至欣赏的态度看待别人的研究工作。但也有的审稿人担心如果别人的论文先发表了,那么自己类似的研究工作再将来发不出去,或者只能发在低档的学术期刊。还有的审稿人会嫉妒别的研究者取得了和审稿人相比更好的研究结果,进而不相信眼前这篇稿件的实验结果。

再比如:审稿人曾经提出了一个实验发现或者实验结果,并发表了研究结果。当他现在收到审稿邀请后,打开论文稿,发现论文作者说他的实验发现或者实验结果是错的。于是他有可能“戴着有色眼镜”看这篇稿件,对论文提出很多质疑,建议编辑退稿。他甚至会把论文放在一边,等编辑多次催他提交审稿意见时,他才给出负面的审稿意见。

当然,反过来的情况也存在。例如,审稿人打开论文稿,发现论文的实验证据非常不充分,但论文的结论支持了审稿人以前发表过的观点,或者作者多次引用了审稿人发表的论文。于是,审稿人可能会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眼前的这篇稿件,哪怕该稿件存在较多问题,审稿人也建议编辑给予作者修改后发表的机会。

利益冲突还不仅仅在于研究的点子和文章观点、有无引用审稿人的文章。有时候,审稿人和论文作者有交情或者有过节都会影响审稿人的判断。

举个例子:审稿人收到编辑发给他的一篇稿子。他打开稿子,发现自己曾经和编辑、作者一起去餐厅吃过饭,他知道编辑和作者很熟,于是不好意思拒稿。

再比如:审稿人打开编辑发给他的稿子,看到论文通讯作者的名字,想起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这名研究者挑出来公然质疑自己的研究。于是,审稿人怎么也不想让眼前的这篇论文通过。

当审稿人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并发觉这种利益冲突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时,应立即通知编辑,回绝审稿任务,并建议编辑找别的审稿人。

此外,道理上讲,审稿人和编辑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应该发表,不应该受到作者国籍、所在大学的知名程度以及作者在学术界知名程度的影响。但实际上,审稿人往往更容易相信来自于知名大学、知名作者的稿件,从而放松对审稿的要求。审稿人得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心理偏差,从而在审稿方面做到公平公正。

审稿人还要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审稿都不是公开的。这就是说,编辑在收到作者的投稿后,把审稿任务分配给若干个审稿人;审稿人读完稿件后,在审稿系统中向编辑提交审稿意见;自始至终,审稿人都不和作者联系。

不但如此,作者的稿件以及编辑和审稿人的通联纪录、审稿人在审稿系统中看到的别的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都是保密的。这就意味着,审稿人不能被编辑发给他的别人的稿件发给第三方看,审稿人也不能把别的审稿人意见透露出去。

举个例子:审稿人A在审稿系统或者作者写的答辩信中看到审稿人B向作者提出引用自己的很多篇论文,审稿人A对此看不惯,就把审稿人B的审稿意见放在了网上,加以批评。这种做法是违背审稿规范的。

此外,审稿人尊重投稿作者的劳动成果,不能剽窃作者的实验点子。有一些审稿人在收到编辑的审稿邀请后,会故意拖延论文审稿,等编辑催促他多次后,才给出一堆让人难以回答的审稿意见,建议退稿。同时,他还会让课题组研究生按照论文作者的思路开展一样的研究,想抢先发表。这是违反学术道德的。

最后,说说审稿该怎么进行。审稿人在收到审稿邀请后,应仔细阅读稿件,还可以结合这篇稿件调研相关的文献。审稿时,要综合考虑研究领域的重要性、选题的正确性、论文的创新性、实验工作量有多大、研究结果是否可靠、研究结果是否重要、论文写作是否规范、有无学术方面的漏洞和写作方面的瑕疵。

审稿既要严格,又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具体而言,在审稿意见的第一段,要对论文作出整体评价,即简要地说清楚这篇论文处于什么研究领域、作者研究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论文究竟有什么意义、审稿人判断这篇论文应该如何处理(直接接收、小修改、大修改、退稿)。

接下来,审稿人要逐一指出论文存在的漏洞或者提出疑问,并给出修改意见。逐一指出时,最好按照漏洞或者疑问在文中的出现顺序,而不要跳跃。

在写审稿意见时,审稿人应该表现出专业、理性,不要用情绪化的单词、句子,更不能开展人身攻击。无论是建议退稿还是修改后接收,都需要给出详细的审稿意见,不能只是给出结论而不提供评价和修改建议。

仅仅给出根据编辑的要求审稿意见,还不一定是审稿的终结。等过了一段日子,编辑可能再次联系审稿人,说作者已经进行了修改,把修改稿投了回来,编辑想请审稿人再复审稿件。遇到这种情况,审稿人得仔细阅读作者的答辩信和修改稿,看看作者是否根据所有审稿人的意见进行了合理的修改、论文整体是否符合这个学术期刊的发表要求、还需要进行什么修改,并把修改意见提交给编辑,由编辑把几份复审意见汇总后转给作者。

在复审的过程中,审稿人可以给出“建议接收”的结论,可以继续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建议退稿。比如,有的作者没有按照审稿人的要求补做实验,他们一再搪塞,甚至顶撞审稿人。还有的作者宣称论文的结果是首创,但审稿人在复审的过程中发现已经有类似的报道了。于是审稿人可以建议退稿。

还有的时候,一审时编辑找了三个审稿人,其中审稿人A建议退稿,另外两位审稿人说可以发表,编辑就给作者一次修改机会。在作者进行修改后,审稿人A看了修改稿觉得还是不满意,于是还是可以建议退稿。当然,另外两位审稿人看了审稿人A的一审意见和作者的答辩信,也有可能在先前已经同意修改后发表的情况下,这次建议退稿。

编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考虑审稿人的意见,但编辑有权最终决定是否接收论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340382.html

上一篇:论文撰写和修改的过程
下一篇:博士生延毕未必是坏事,研究生教育需要时间“化蛹成蝶”
收藏 IP: 101.87.208.*| 热度|

7 马陶武 江克柱 许培扬 郑永军 徐长庆 姚攀 程少堂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