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开放"并不一定代表水平 精选

已有 5650 次阅读 2012-4-25 10:12 |个人分类:编辑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期刊, 自然科学, 影响力, 中国知网

    一直以来,一些“人物”以大学学报封闭、内向性为证据,贬低大学学报的水平,纷纷攘攘地叫嚣出种种漂亮的口号。在“骂声中”我也于本世纪初打开了门,接受(收)外稿,并提出以学术为标准一视同仁。到底开放以后给期刊的影响力贡献如何,我一直没有研究过,总是想当然地迎合了“社会”台面上人物想当然的叫嚣。今天,我无意当中,在中国知网的学科评估系统中发现,可以利用其数据对期刊出版情况进行分析。我以刊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来检索,2007年到2011年5年检的数据,共计发表文章3295篇,其中:学报社科版561篇名,校内326篇,校外235篇,内稿比例58.4%;学报医学版1042篇,校内674篇,校外368篇,内稿比例64.7%;自然科学版1692篇,校内1127篇,校外565篇,内稿比例66.6%,外稿比例为33.4%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对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不同学科的被引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刊物的重点学科方向。我现在,仅对学报自然版的校内外稿件的学术影响贡献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问题十分明确。学报自然版校内稿件的质量,整体来说相对较好,对扩大学报影响的贡献率是比较高的,所以简单地扩大外稿,并不一定是提高学报影响的有效途径。

为了简单起见,我将学报自然版的他引频次大于等于4次的文章列出来,经过统计:共计有156篇文章属于高被引文章,其中校内117篇,75%,校外39篇,占25%(发文比例分别是66.6%和33.4%)。可见,校内论文的发稿比例低于其在高影响论文所占的比例,平均来说:校内论文在高影响区域的贡献大于校外论文。从高影响区域的论文总被引频次来看,校内论文被引用626次,占总数的74.3%,校外论文总被引116次,占25.7%,与高影响论文的篇数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当。如果将高被引的总频次除以总发文数,校内稿件的篇均被引频次为0.56次,校外稿件的篇均总被引频次为0.21次,校内稿件是校外稿件的2倍。.

在校外稿件中,一些重点学校的稿件贡献的比例比较大,当然,5年中只发表一篇文章的不一定有代表性,结果如下:国防科技大学的篇均贡献是1.33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大的篇均贡献是1.04次;华中科技大学和江南大学的篇均贡献是1次;重庆大学的篇均贡献是0.9次;中国科技大学的篇均贡献是0.82次;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篇均贡献是0.67次;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篇均贡献是0.625次;空军工程大学的篇均贡献是0.5次。而西工大和哈工大的贡献只是一般校外稿件的平均水平,为0.25次左右次。

所以,在稿件录用过程中,扩大外稿的发表数量应该有所思考。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使用(学科评估使用的)的数据不一定准确,另一方面样本数有限,所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但总比模糊的认识要清晰许多。

    我顺便也对社科版也统计了一下,以刊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来检索,2007年到2011年5年共计发表文章561篇名,校内326篇,校外235篇,内稿比例58.4%。 为了简单起见,我对他引频次大于等于2次的文章列出来,经过统计:共计有59篇文章属于高被引文章,其中校内41篇,69.5 %,校外18篇,占30.5%(发文比例分别是58.4%和41.6%)。可见,校内论文发稿比例低于高影响论文所占的比例,平均来说:校内论文在高影响区域的贡献大于校外论文。从高影响区域的论文总被引频次来看,总被引182次,校内论文被引用130次,占总数的71.4%,校外论文总被引52次,占26.6%,与高影响论文的篇数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当。如果将高被引的总频次除以总发文数,校内稿件的篇均被引频次为0.4次,校外稿件的篇均总被引频次为0.22次,校内稿件是校外稿件的近2倍。

按学科来分:

公管发稿28篇(占校内发稿的8.6%),入选7篇(占校内高频稿的17%),被引频次30次(占校内高频稿频次的23%),篇均贡献1.07次。

管理发稿69篇(占校内发稿的21.2%),入选14篇(占校内高频稿的34.1%),被引频次41次(占校内高频稿频次的31.5%),篇均贡献0.59次。

金经发稿68篇(占校内发稿的8.6%),入选14篇(占校内高频稿的34.1%),被引频次41次(占校内高频稿频次的31.5%),篇均贡献0.6次。

人文发稿103篇(占校内发稿的31.6%),入选4篇(占校内高频稿的9.8%),被引频次11次(占校内高频稿频次的8.5%),篇均贡献次0.11次。

  我又简单浏览了一下《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数据,内稿占到81%,外稿不到20%,开放性不足。但在他引频次前一百名中,校外作者不到10名。

  为此,我有找了一个一般院校的学报,不过该校的建筑学科比较强,学报也是以该学科为主进入核心期刊,统计结果如下:他引2次以上的文章有134篇,其中校内作者76个,占56.7%,校外作者58个,占43.3%。5年发稿797篇,其中内搞425篇,53.3%,外稿372篇46.7%。可见,校内作者和校内作者的贡献率相差的不大(53.3和56.7,46.7和43.3)。设想,如果该学报不是以该校的强势学科为主打,或者该校的强势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一般,结果是否会与我目前得出的结论相反?值得研究。

 【注】已经有人打招呼,想按此思路展开写论文,请注意避让。呵呵。
补记:进行完这样看似无理的统一以后,我针对这样的结果进一步思考,有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许是科学的假设:大学学报的外稿贡献率随着大学学报品牌影响力的增强而减弱;大学学报的品牌影响力低于学校的品牌影响力越多外稿的贡献率越大,高于学校影响力越多则外稿的贡献率越少;推而广之,一切具有相对内向性的学术期刊,系统外部稿件的贡献率也具有大学学报类似的规律。提高系统外稿件贡献率的途径是在系统外进行期刊品牌的推广。推而广之,学术期刊的传统作者群与非传统作者群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也应该具有这样类似的规律。进而,分析这样的规律,倒推过来就可以寻找“系统外稿件的发表比例与影响力贡献率之间的偏差的大少,反映出期刊发稿与贡献的平衡点”,偏差的数值越少说明出版的效率越高。在偏差值一定的情况下,外稿的发表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内向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层次水平。(可以用来评价期刊,与一般的认识也许不同,研究探讨而已)!2012-04-26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721-563353.html

上一篇:著作权法草案与期刊有关的质疑
下一篇:关于“开放”的再认识:兼答博友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9 唐常杰 陈小斌 吕喆 强涛 赵丽莹 孙学军 陈永金 何学锋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