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pubmed 0代码在线绘制160+科研图

博文

癌症相关文献导读:环状RNA circ_0002138在结肠直肠癌中下调并抑制细胞增殖

已有 1566 次阅读 2019-11-3 10:04 |个人分类:每日文章导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癌症, 肿瘤, PubMed, 文献, 论文

系统性炎症反应(SIR)参数在可切除宫颈癌中的预后价值

骨骼肌作为抗癌症恶病质的一种积极参与者

来自脂肪组织的人肥大细胞靶向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

胰腺癌流行病学:全球趋势、病因和风险因素

TGFBI,一种ECM相互作用蛋白,增强糖酵解并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

RASSF10通过降低磷酸化LRP6水平一直肺癌增殖和侵袭

miR-148a通过靶向非低氧/低氧条件下的HIF-1α抑制早期复发性结肠直肠癌和VEGF分泌

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观遗传和转录谱

意大利-犬癌(ICC)生物库:我们的10年挑战

MTDH基因表达改变对结肠直肠癌侵袭性的影响

葡萄糖通过磷酸组氨酸-FAK信号驱动生长因子独立的食管癌增殖

RAD51D剪接变异和癌症相关突变揭示XRCC2相互作用对于同源重组是至关重要的

饮食植物化学物质靶向癌症干细胞

PDGF-D信号在结肠直肠癌中的可能作用和治疗靶标

肌肉侵袭膀胱癌的治疗延误

仿生糖纳米颗粒疫苗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伊伐布雷定在癌症治疗相关左心室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个体化医学时代中的肺癌化疗

环状RNA circ_0002138在结肠直肠癌中下调并抑制细胞增殖

ProNGF siRNA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失巢凋亡

普萘洛尔通过抑制cGMP/PKG通路选择性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

低甲基化基因NRP1与PDGFRB共表达并与胃癌患者不良总生存期相关

M3毒蕈碱受体配体诱导的激酶信号在结肠癌进展中的作用

甘草查尔酮A通过抑制E-cadherin和MAPK信号抑制乳腺癌细胞运动性

靶向癌症干细胞的免疫治疗最新进展

PAR2抑制增强结肠直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并降低EMT信号

阴茎癌荟萃分析:概念解释

用于甲状腺癌诊断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酒精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多种头颈癌易感性

轮班工作模式,生理时钟和上皮性卵巢癌风险

癌症驱动基因

剪接因子U2AF1通过一种非经典翻译调控作用促进癌症进展

microRNA-543表达下调通过PTEN/PI3K/AKT通路增加结肠直肠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沉默XRCC4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

微生物组、癌症和癌症治疗

丹参多酚酸:用于纤维化疾病和癌症治疗的天然药物的潜在来源

miRNAs,低氧和干性状态作为癌症侵袭性促进因子

血清IgA1显示乳腺癌中的α2,6唾液酸水平增加

非黑素瘤皮肤癌的免疫治疗

生物信息学分析TRIM1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核FGFR2通过与HIF-1和HIF-2相互作用负调控低氧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侵袭

利用热休克蛋白表达开发一种无创乳腺癌诊断工具

介入性肿瘤学在结肠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分析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图像

基于7种癌症的基因共表达网络鉴定癌症标记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癌症预防和癌症促进中的作用

PPARG rs3856806 C>T多态性增加结肠直肠癌风险:中国东部汉族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

一种基于聚多巴胺的抗癌药物递送

YouTube上与甲状腺癌相关的视频信息的质量

为什么胰腺癌如此致命?病理学家的观点

华蟾素通过破坏内皮mTOR/HIF-1α轴抑制结肠直肠癌血管生成

膀胱癌的免疫治疗

BNIP1通过mTOR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LINC00982上调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MEG3通过上调AP1G1激活PI3K/AKT通路以促进肝癌

ZEB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及预后的相关性

miR-330表达与乳腺癌发病机制和预后的相关性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PI3K/AKT/MDM2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7141-1204625.html

上一篇:癌症相关文献导读:金诺芬的潜在抗癌活性
下一篇:癌症相关论文导读: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它们如何促进转移?
收藏 IP: 101.88.1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