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x 学地质,研究地球物理,做教学管理,好高务远。

博文

学点历史,认清自己,把握未来

已有 2529 次阅读 2019-9-4 14:32 |个人分类:教学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点历史,认清自己,把握未来

——在2019年新生见面会上的发言

 2019级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各位老师: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再次表示欢迎!同时向在坐的各位老师,以及曾经培养你们和即将与你们同行的老师,就即将到来的教师节表示衷心的祝贺!

刚才可能有同学已经注意到了,今天在主席台就坐的嘉宾有些特别,有学院的候任院长李勇教授,候任学生工作副书记徐治国同志。学校正在进行中层院处级干部换届,换届方案已经公布,因此今天的新生见面会是即将卸任的院领导和候任院领导同台,这也是一道难得一见的特别的风景。

原本今天的致辞应该由李勇院长来讲,但因没有完成程序性的工作交接,按照学校的要求,今天的新生见面会仍有现班子负责,也因此,我才能站在这里,代表学院表达对同学们的欢迎并向你们致辞。

刚才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的开学典礼,在雨中聆听了校长刘清友教授的讲话和裴向军教授的发言,相信收获很大。前面梁春涛教授的发言既有风趣的欢迎词,又有推心置腹的劝导。几个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信息量也很大。关于学院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发展历史与凝心聚力争创一流的发展现状,网上有一些介绍,前面同学的发言也有提及,我就不赘言了。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刻与场合,我想与同学们分享的是我从教三十多年的体会与感悟。

腾然回首,我的大学时代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已经在大学讲台站了三十多年,从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秃顶老者。四十年间,我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国家的改革开放与繁荣富强;亲眼见证了我们学校从地质学院到理工学院再到理工大学再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变迁,亲眼见证了我们学院从物探系到信物系再到信息工程学院,再到地球物理学院的循环,亲眼见证了理工大学逾15万学子的人来与人往,近5年我亲自送别了我们学院2000多学子,20多年间我自己培养送出的博、硕士超过了100位。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顾往昔,感慨万千,总结起来就是:作为大学生,应该学点历史,努力认清自己,准确把握未来。

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实际上,历史在一再的重复。读点历史,有助于我们认清现实、把握未来。对于在坐的“理科生”,在当今这个世界读点历史显得尤为重要。读点世界科技史,您就能大致判断出“四大发明”算不算创新,“水氢汽车”是不是可能;读点世界政治史,您就能大致理解我们一个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本质根源,就能理解美国为什么要绞杀华为;读点世界文明史,您就会知道历史的天空并不总都是风和日丽,丛林法则从未改变,只是会变换成各种华丽的形式。读历史,要辩证的读,辨真伪,辨视角,有时还要注意挖掘真相。历史是人写的,是写历史的人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人是有三观的,写历史的时候对材料可能有取舍,解释历史事件的时候可能有偏见甚至隐瞒。

读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认清现实,认清自己。人最难认识的其实是自己。如果没有镜子,你连自己的容貌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历史就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作为普通人,最好不要自视过高,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人会迁就你;你要学会和人相处,互相帮助,要有关爱友善之心扶危帮困之举,你帮人,人才会帮你。作为特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雄心壮志。我们不比任何人差,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学校录取的本科生,也就是在坐的各位,至少在高考成绩上位列同龄人的前5%,是名副其实的精英。精英要有精英的样子,精英要有精英的志向与表现,要有“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要有“成就于工”的行动。现阶段,最具显性的,就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同学们,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就是从历史把握未来。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基本的数理基础还是两三百多年前就已经成型的“老一套”,同学们所要学习的“基础课”内容基本上都是两三百年前的创造发明,如牛顿运动定律、微积分、麦克斯韦方程等等;量子力学、相对论似乎很新,其实也都是百余年前的发现发明了。现在所谓的科技创新,主要是技术的发明与进步,主要是基本理论原理的应用,用在新的对象、新的场景,产品做的更快、更大或更小。如何应对变化?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打好基础。何为打好基础?不是“知道了”,不是基础课考试及格了,是要掌握,是要能自主运用。有用的知识才是知识,有用的技能才是技能。屠龙术不是技能,因为世间没有龙,但你可以“创造一个龙”。前几天有一个引人瞩目的“双马对话”,也就是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对话。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经济,甚至政治文明最大的变数。马云认为“人类可以控制人工智能”,马斯克认为‘未来科技发展将会超越我们理解它的能力’。马云从哲学层面看问题,认为计算机有‘芯’无‘心’,因此有‘心’的人类一定能控制有‘芯’无‘心’的人工智能。问题是,人‘心’并不都总是向善的。因此,马斯克说‘人类文明有7000年历史,人类文明史从文明角度来看高低起伏非常厉害。未来科技发展将会超越我们理解它的能力。我不知道这样是好事还是坏事。’。把握未来,对在座的各位,我认为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把握人工智能的未来。未来,你定制个机器人女朋友或男朋友都是可能的。

同学们,相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你们是“聪敏”的,但相较于清华北大的学子,你们又是“昏庸”的,我也是“昏庸”的。因此,在此,我想借清朝四川才子彭端淑在《为学》中讲的几句话作为最后的忠告与共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最后,借用地球物理学院学生会同学迎新标语的一句话 “走进地物,改变自己;走出地物,改变世界!”作为我对你们的祝愿与祝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9-1196617.html

上一篇:自然之神奇-您能模拟出来吗?
下一篇:[转载]一张有趣的图片
收藏 IP: 218.203.227.*| 热度|

2 彭真明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