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cj2212916

博文

[转载于www.duzhe.com]是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来源:新京报)

已有 3962 次阅读 2010-1-16 11: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10年01月12日中南美国家海地昨天发生了7.0级地震,这是加勒比地区近年来遭遇规模最大的地震。海地首都太子港成为一片废墟,总统府坍塌,数千人在地震中遇难。

    灾难总爱“青睐”贫穷的国家。这次地震让我们想起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那一次海啸席卷印度洋周边数个国家,导致了近30万人丧生。而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当贫穷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一切就变得格外的沉重和严峻。

    随着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的发生,中国人对地震的痛苦记忆越发强烈,因此我们也对发生在海地的这一次地震感同身受。更何况在这次地震中,还有8名我国驻海地维和部队成员被埋。他们的命运让国人牵系。在这个时候,发生在中美洲地区的地震,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命题。中国的国际救援队60余人,已于13日晚20点登机前往海地参与救援工作。

    如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能够让各国民众都站在一起,那这种力量就是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凝聚力。所谓文明,指的并不是堆砌物质和炫耀财富的能力。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高楼大厦或许不堪一击。但是自然征服不了人类的友爱和互助。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理解,其实征服自然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互相帮助和扶持的过程。有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困难,因为危险总是不常出现。比如应对温室效应的努力,有反复也有分歧;但有的时候这个过程也很迅速,因为我们在灾难和死亡发生时,突然发现作为个体,我们还很脆弱。

    因此,是灾难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守望。感恩是国际合作的责任。我们都还记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来自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救援队相继前往四川,参与救援工作。而汶川地震后,当时的海地看守政府总理阿列克西、工商部长杜塞等还前往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悼念地震中罹难的国人。这说明,一场地震并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而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举例来说,地震发生的海地,人口密集、首都有60%的房屋因陈旧本来就存在倒塌的风险。

    而守望既是惦念,也是防范。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年来国际性的防灾减灾呼声日渐高涨,每每发生灾难时,防灾减灾都会作为重要的政策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灾难总不常见,因此防灾减灾的进度也会随着生活重归平静而怠慢。如果没有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各受害国家不会用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海啸预警机制。而加勒比海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因为不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袭扰,在防范机制上相应落后。

    感恩和守望,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此次海地地震之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国人能够参与到。但是我们同样期待,这种自然灾害永远不要再有。地震发生时的感恩和守望,更应该扩大到我们在国内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如汶川地震后,我们第一次看到志愿精神已经深入不少国人的脑海;而此次海地地震后,不少网友在网上祈祷我国维和部队的平安,也支持援助海地。

    没有感恩,我们就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同身受;没有守望,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坚强,更互助。感恩和守望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面对灾难所学到的。

面对灾难,人们的心将抱得更紧,经历过一场灾难以后,人的思想都会发生变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686-287715.html

上一篇:Win7中锐捷提示:“找不到网卡或者网卡尚未初始化”的解决方案
下一篇:TI_DSP调试错误:error: relocation value truncated at 0x(****) in section .text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