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读书百态——世界读书日的纪念

已有 3547 次阅读 2012-4-23 22:11 |个人分类:图书馆那些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世界读书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可是惭愧的很,作为一个图书馆人居然也忘了这个纪念日。下午到省馆办事,看到省馆门前巨大的活动海报,才意识到读书日正是今天。不禁感慨,还是公共图书馆每年都在这个日子有各种活动,高校馆恐怕没几个人记得这个日子。不过,既然现在知道了,这个纪念日里不留下一点文字作纪念就太说不过去。所以就归纳一下现如今人们是如何读书的吧。
 
    1.读电子书
    各种电子媒介的文献已经成为主要的阅读对象,电脑、手机、ipad、Kindle,五花八门林林总总,虽然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不习惯这些新玩意,但年轻人对这些却接受的飞快,爱不释手。不过,所谓“爱”却主要是爱这些载体、设备,不能说他们是“爱读书”。读电子版的东西,其实很少会进入认真阅读、完整阅读的状态,基本模式是搜索——阅读——下载,基本上是一个“找到有用的信息”的过程。这样的模式读期刊论文等效率比较高,但对阅读专著是完全不合适的。
    数字化载体不仅影响了读者,更影响了图书馆。如今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大量购买数据库,压缩印刷版书刊的采购策略,许多老师坦言,已经好多年没去过图书馆了,因为在办公室,在家里就可以查资料。不过,他们可能忘了,以前去图书馆并不只是查资料,也会去借几本文学名著、翻翻大众医学或当天的报纸。
   2.读半本书
   数字化的资料虽多,但印刷版书刊并没有减少。如今人们经济条件确实比以前好了,买书的人多了,图书的销售量一点没因为有了网络和数据库而减少。别的不说,只看看从小学到大学这些学生所用的教材、教参书、学习辅导书、考试指南、解题技巧、作文大全等等,恐怕数都数不过来。但这些书有几本是从头到尾都读过的?恐怕连真正的教材也是跳跃式阅读的,因为太多了,根本读不过来。
   数字化阅读也影响了读书的习惯,所谓碎片化阅读,不仅手机、网络、微博等形式,即使是印刷版图书也如此,仅读其中的几个章节,甚至仅读几页,所有的图书都类似工具书了。大多数人已失去了系统阅读的耐心,而那种与作者心灵交流或者从书籍中感悟人生的能力都大大减弱。
   3.阅读的功利性
    浮躁的心态,功利化取向同样反映到阅读行为中。表现为目标明确单一,如为了写论文、做作业、完成任务等等,或者就为了消遣。还有一种表现是追求数量,阅读也要讲速度,一目十行,一天看完3本书。
    曾看到一个报道:上海推出《市级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根据指标体系规定,机关要提供一批读书书目,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而机关成员每年的阅读量也要达到6-12本书,每周阅读时间为7-10.5小时。据介绍,这个读书指标基本接近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水平。最后一句才是关键,貌似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才是追求的目标。而该报道中另外一个信息“有关部门需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每人每年用于学习性的支出不少于300元”,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4.读书的娱乐化
   许多人已经放弃了那些深奥、理论性的读物,放弃了看原著,选择看轻松的读物,看漫画,看古文今解,看历史戏说,看庄子心得之类的书。
 
    细想一下,现在的孩子们还有几个能认认真真读上几本书的?到大学生中调查一下,有几本书是他们会经常放在床头,读了几遍还感觉没有读够的?读书,这个本来是充满乐趣的事情什么时候变成了任务和压力?据说,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生活节奏加快、人类读书时间呈整体性下滑等现状,为鼓励人们多读书,才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474-562830.html

上一篇:为什么要“玩”科学网?
下一篇:考考你,这些字写对了吗?
收藏 IP: 222.205.38.*| 热度|

5 李伟钢 徐迎晓 曹聪 杨月琴 黄晓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