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洪哥,我们动手吧 精选

已有 27663 次阅读 2015-2-13 14: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洪哥,我们动手吧


最近这个月工作量骤增,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前段时间刚被 Elsevier 旗下的一个杂志主编邀请成为编委,着实有些兴奋,但高兴劲儿还没过,主编连续发给我4篇论文让我处理,这实在是不小的工作量。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光占便宜,不干活的美事,想都别想。

我服务的这个杂志是日本的一个杂志,在业内是很有名的。虽说同是 Elsevier旗下的杂志,不同国家的杂志的运行机制却也不尽相同。我作为这个杂志的编委,像我这样的编委大概有二十个左右,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编委上面还有大概十多个执行编委,基本全是日本人。执行编委上面是几个副主编,最顶层的当然是主编。一般新的稿件来了一个,主编看后会把任务安排给副主编,副主编再分配给执行编委,执行编委最后把任务交给编委,然后编委负责找审稿人审稿。因为之前我有过给Springer旗下的杂志做编委的经验。注意有不少杂志是主编,副主编下就是编委,不一定有执行编委这一层。我以前的经验是,主编给安排的任务,我直接就找审稿人完事。而日本这个杂志却有严格的规定,编委选择的审稿人一定要先经有执行编委的审核,否则编委是不能直接邀请审稿人的。

我在圈内还是有不少朋友的,因为第一次为这个新的牛刊服务,我格外重视。为了显示我的办事效率,我赶紧找了一些自己熟悉的哥们帮忙审稿。当然,再熟,也不能随便找,一定是根据稿件的内容与是审稿人的专长决定,而且不能有利益冲突。也许是年底了,大家都很忙,我邀请的那几个救火的哥们无一例外地都把我拒了,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这把我鼻子都气歪了,但还没法发火。因为审稿邀请信是只署主编的名字,没有编委的名字。虽然是我负责的稿件,但我那些哥们并不知情。这连续被拒,搞得我很是上火,人一着急有时就会犯错误。有两次,我竟然忘了在邀请审稿人之前必须要征求执行编委的同意,而是直接就把邀请信发出去了。执行编委很快发现了问题,很客气地跟我说:“虽然我你请的审稿人非常合适,但必须要按照期刊审稿的程序走。我们不能因为之前邀请的审稿人都拒审了,就着急。我们一篇文章通常都会试着邀请10个左右审稿人,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总之,我们不需要着急,保证审稿质量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最重要的。”听着这位执行编委的话,着实给了我有很大触动。我查了一下他的学术背景,其实是跟我差不多的一位年轻副教授(日本叫准教授),看了一下履历也不见得比我强多少。但通过跟他这几次共事,你能明显感觉到日本学者那种按部就班,不急不躁的气质。这种按部就班,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有时候有死板,不知变通,不够灵活的嫌疑,其实仔细体味,这种按部就班一旦形成习惯,一旦成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民族的习惯,那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以前看书,或看电影,看到日本军人跟国军拼刺刀之前,一定要把三八枪中的子弹退出去,这当然是平时训练的习惯,因为子弹上膛,训练时容易走火伤了自己人。然而,一旦到了真的你死我活的战场,日本人还保持平时训练的习惯,当时就觉着日本人怎么这么死板,怎么这么傻,哪像我们中国士兵,拼得过更好,拼不过就给你一枪,还是中国人聪明。可后来随着阅历增长,我的看法在逐渐转变。一个中国士兵聪明,反正拼不过了,还有开枪这一招。然而,一旦大多数或所有的士兵都这么想,那问题就大了。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这种耍小聪明的心态,一个个体的表现早晚会反映到对一个集体的影响,久而久着,其实是弄巧成拙,最后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将不堪一击,这也是一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日本人的死板,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那个经典对白:“洪哥,我们动手吧,他却总是说NO。。。".不知为什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867805.html

上一篇:科研是失败者的事业
下一篇:除夕夜谈一下写博文最大的益处
收藏 IP: 110.175.166.*| 热度|

37 吕喆 李学宽 梁洪泽 陈小润 邵鹏 戴德昌 徐晓 姬扬 罗德海 李颖业 吕宝亮 刘立 梁洁 王春艳 张波 归明月 李望云 孙永昌 刘向军 元凯军 郑环泉 徐耀 蒋继平 余昕 林松清 李建国 袁海涛 董焱章 戴启权 biofans HLpope shenlu htli tianyuthu cly85 JIANHUN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