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非升即走”并不可怕 精选

已有 27793 次阅读 2014-8-1 14:1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非升即走”并不可怕

 

最近网络上对清华大学一位讲师的“非升即走”炒得沸沸扬扬,说实话我并不想评论这件事,我感觉仅凭网络上有限的信息其实很容易让关键问题“跑偏”。

大家一提“非升即走”很容易一下子联想到美国高校那种tenure track 制度。据我有限的了解,美国的那种tenure track 制度其实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高校的教职(faculty)从来都是供不应求,一个广告打出去通常全世界的申请者都有一两百甚至更多,这就造成了美国一般不错的大学的教职获得者都是优中选优,在教学,科研和服务这三个方面都非常出色,否则根本就无法胜出。大学通常都会给新入职的比如说助理教授无论从启动基金,还是试验设备都会有特别的支持。在这样的态势下,大学会对新入职的助理教授有一个通常是五到七年的考核期,考核合格升为终身副教授,不合格,对不起你只能另谋高就。也就是说美国这种tenure制度的第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被考核的对象要相对非常优秀,简单地说要有培养价值,要有非常大的潜力与能力tenure,同时大学要给新人足够的支持.

另外,美国高校敢实行这种tenure track 制度的另一个前提是,如果tenure不成功,也不是世界末日。即使一个助理教授经过了五到七年的努力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拿到终身教职,他仍然有机会去联系/竞争别的大学新的位置,有的稍微差一点的大学可能就直接给终身副教授了。或者有的人经过了几年在学术界的打拼可能发现自己最感兴趣并不在学术界而是在工业界,于是在公司找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就人才配置来讲,无疑是更优的选择。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美国人们对主动或被动跳槽早就习以为常,不像我们中国人,凡事追求的就是一个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我知道美国不少拿到终身位置的副教授甚至教授为了更好的平台有的过个五六年就要寻找更好的的大学的位置,一旦拿到offer就去跟原来的大学谈判,要求更高的平台或待遇,否则就另谋高就。大学也会跟这些“不安分者”讨价还价,谈好了,大家关系跟铁,谈不妥,也不伤感情,你奔你的大好前程,我们再找新的替代者,人才有的是,人才的流动渠道十分畅通,谁也不挡谁的路。这时候,也许有人要问,对于那些考核了几年tenure没成功的助理教授,大学强制他们离开,那这几年大学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打水漂了吗?岂不是很亏?其实美国这些大学在打广告招人的那一刻起,就把这种失败的成本算进去了。如果一个没有达到要求的助理教授硬是给了终身副教授的位置,那么对这个学科以后的发展,竞争力会有更大的影响,大学的损失从这个角度算起来可能会更大。

简单总结一下,如果国内的高校不具备美国大学tenure track  制度这两个前提,所谓“非升即走”只是表面看起来相似,其内涵可能相去很远。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两个前提,我就我个人的了解,聊一下澳洲高校是否也搞美国类似的tenure track 制度。澳大利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不同的州的法律都可以不一样。当然,不同州的大学的科研政策也千差万别。有的大学还是保留英国那种高校的体制,也有的大学开始学习实施美国大学的各种政策。但不管怎么搞,澳洲不错的大学也就三四十所,而美国差不多的大学有几百所。也就是说相对美国,澳洲的人才储备要小很多。举个例子,据我所知,在美国,为了防止近亲繁殖,一般大学自己培养的博士,甚至博士后都没有机会直接留下来做助理教授,不管你多优秀。这当然是因为美国的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人才多的是。而反观澳洲,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才,无论是自己培养的还是引进的,至少还没有达到美国那种激烈竞争的程度。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澳洲的大学的教职人员是本校毕业的优秀的博士生或博士后。所以,我知道不少澳洲的大学也并不严格实行像美国那样的tenure track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澳洲那些讲师,或助理教授要想升职就没有考核。不但有,而且非常严格,考核指标涉及到什么级别的老师每年要多少科研经费入账,要发多少论文,指导多少博/硕士生,教学打分如何,做了哪些行政工作等等。这些跟美国那些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的考核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似乎没有美国那种“非升即走”那么吓人。在澳洲的大学,经常有人说一旦你拿到教职,如果你自己不想走,没人会赶你走。这也是很多人开玩笑说澳洲是养老的地方。“养老”的地方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自由对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有多重要这里不需要我来强调。另外,在澳洲想跳槽,其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人少,但可选择的机会不不多。这一条可能也是澳洲大学没有严格实行美国那种tenure track  制度的原因之一。

最后说说我们国内的情况。第一条,我们搞“非升即走”考核的对象都是怎么选进来的?是通过像美国那样全世界招聘,优中选优招进来的吗?另外大学给了新人足够的支持吗?有人说美国好的制度其实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把关的,而我们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没有认真把关,只是寄希望下一个关节能把好关,自己这关就算了。第二条,我们有完备,健康的人才流通渠道吗?如果有,其实tenure track 也好“非升即走”也罢,无论对个人还是大学都是件好事。否则就是把人往死路上逼。这里的“人”既包括每个"个体”也包括大学这个"整体"。




清华解聘教师争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816395.html

上一篇:搞定谁也不如搞定自己
下一篇:(转载)2014 年岩土专业期刊影响因子
收藏 IP: 110.175.166.*| 热度|

57 吕喆 徐晓 王荣林 陈德旺 张鹏举 陈小润 陆俊茜 张能立 戴德昌 李冰 陈明亮 姚小鸥 文克玲 魏武 温世正 刘淼 李红莉 赵乐 庄世宇 曹聪 孙东科 廖晓琳 李永丹 李卓亭 褚昭明 张彦斌 董洁林 刁空非 蒋永华 李冰 唐凌峰 宋泽阳 梁亮 韦玉程 张云扬 许天来 吴江文 贺泽龙 张波 高建国 赵美娣 董焱章 eastHL2008 wyq idealist wangqinling laolaoren fly93 baichuanduhai W6827588 icdc aliala biofans zhoulangxiucai htli lbjman mit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