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水煮“版权”

已有 4227 次阅读 2012-12-22 13:2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ormal, center

水煮“版权”

 

话说昨天写了一篇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644964.html ),其实也谈不上是一篇博文,就用了一段话,说了一个网站,貌似还是英文的什么网站,把我以前的一篇博文给翻译了一下,然后又贴在了他们的网站上。虽然,作者名字还是我,虽然英文翻译的明显有着翻译软件的痕迹,但毕竟是没经过作者(我)还有科学网的授权,也没给出相应的连接。到目前为止,我这篇博文点击率超过了6750点,我们姑且认为有6000多人看过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事。然而从这个实验的反馈的信息来看,竟然没有一个读者提到这个英文网站,其实是侵犯了科学网和我的博文的版权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小题大做,你这博文写得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有人给你翻译(哪怕是用机器翻译),那是瞧得起你,况且这种事太常见了,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这里请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要批评我们科学网博友的意思,我只想借此机会,谈谈对版权,规矩的粗浅理解。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读收入课本里的很多名著(比如说鲁迅的作品)。大家肯定都会有这样的记忆,课文中也经常引一些典故,通常正文里有个标记,然后下面有写小字说明这个典故的出处,背景。我当时的理解是,之所以给出这些典故的引用出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意思,包括文章结构啊,中心思想啊 (考试的重点),等等。我就从来没有听说过,当然老师也没讲过,给出这些引用的作用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版权(Copyright)问题。之所以引用,是因为引用的内容并不是这篇课文的作者的原创,引用是对原作者工作的尊重。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的这个“发现”,直到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才领悟清楚,原来引用跟版权有关系。

 

那么版权又是个什么东东?我们不一直都这么宣扬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吗。比如说我们考试的时候写一篇散文,或议论文,当我们信手拈来,引用了一句鲁迅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很难理解,引这段话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给出这段话出自鲁迅的哪部作品,有这个必要吗?然而,当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觉得这个没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却能看到美国或澳洲的小学生的作业,在写他们几段话的“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能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然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功不可没。我们很难想象当这些孩子长大了,会做出那些学术腐败的事情来,因为从小这些学生的版权意识,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已经深入骨髓,已经形成了习惯。而我们的版权出问题,学术腐败,很多情况下是缘于无知,不懂。但不懂不是理由。这么说吧,自古以来,我们的版权意识就非常差,或者说以前就根本没有。试想一下,我们的四大发明,自从发明那个时候开始,就申请了专利,享受版权,那到现在,我们得赚多少钱啊!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一个如果,毫无意义。有时我在想,我们的祖先,那么多能工巧匠,能烧出精美的“唐三彩”,能建造出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赵州桥,能炼出削铁如泥的“莫邪宝剑”。我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技术还能否烧出长城里砖,唐三彩的瓷的质量,我们的建的桥能有多少像赵州桥一样能经得住岁月的洗礼,我们的冶炼技术能否炼出高质量用于航母的钢,而不用进口。面对这些疑问,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心虚的。那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前段时间,看了一集《锵锵三人行》,嘉宾是刘欢。刘欢很担心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原因是中国的版权意识太差。刘欢提到,现在即使是一线的歌手,出唱片,不但不挣钱,反而要自己往里搭钱。为什么呢?没人买。因为轻轻松松可以买到便宜得多的盗版的,为什么要买贵好几倍的正版的?因为出片是一个职业歌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就是因为盗版的问题,很多歌手几乎放弃了出自己的专辑,从长远讲,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直接影响中国整体流行音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音乐的发展规律,和文学,科技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有人说,盗版的便宜,不用白不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盗版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通过盗版,把别人的技术吃透,我们可以做到跨越式的发展,能尽可能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实,即使是后一种观点,仍然是非常有害的。首先,谁也不是傻子,你能盗版的东西,或者说你能仿制山寨到的东西,那些原创的国家都是有保留的。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是说日本出口给中国的机床生产线一般要保持至少10年的差距,甚至更长。另一方面,一个原创的科技,除了科技本身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带动了一大批相关领域的发展,这才是原创的真正重要意义所在。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我们还有另外一句话:“良将之造器,没有规矩而自成方圆”。有时候,我真的很困惑我们语言的灵活,一件事,怎么说都有道理。“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运用”。很多这样的名言,举不胜数。有时候你不知道该坚持那个,最后只好在这两句话之间徘徊,效果是什么规矩也没坚持。以前看中日战争题材的书籍,影视,为了显示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时候,首先要把“三八大盖”里的子弹退出。而我们的战士,通常很灵活,拼得过就拼,拼不过就开枪,总之不会傻得把子弹退出去,同时也嘲笑日本鬼子技战术的呆板。后来,又读了一些资料,发现日本鬼子拼刺刀之前退出子弹,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原因是鬼子的三八大盖,这种步枪的杀伤力比起美国的步枪,杀伤力虽不大,但穿透力很强。也就是说,近距离拼刺刀,如果不小心扣动扳机,虽然能射杀对手,但三八枪的子弹通常会穿过对手,很容易伤到自己人,这也是鬼子退出子弹的主要原因。我这里想说的是日本人的纪律性,规矩的力量,一个个体是看不出来的,但形成一个集体的时候,它的威力就发挥出来了。这也是,武侠剧里,一帮武林高手,如果一对一单挑,天下无敌,但让这些武林高手对阵虽武功平平,但训练有素的集团军的时候,失败的必然是武林高手。另外,多说一点,日本鬼子常用的手枪,俗名叫“王八盒子”。这种手枪,比起德国的“镜面匣子”,无论是射程,杀伤力要差很多,但日本军官,就专们爱用他们本国产的落后的“王八盒子”,这可能也跟保护知识产权能扯上点关系。

 

最后,总结一句,要想创新,要想拥有自己的品牌,要想在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从重视版权开始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92836-645261.html

上一篇:生活就是事儿叠着事儿
下一篇:10 篇一作是道坎儿
收藏 IP: 110.175.166.*| 热度|

18 陈小润 曹聪 武夷山 孙学军 曹裕波 方琳浩 陆俊茜 李璐 杨建军 陈冬生 王守业 卢萌盟 赵凤光 zhangcz07 htli feixiang2008 fans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