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范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ytc27

博文

礼仪与人性

已有 4476 次阅读 2016-8-23 00: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当今社会中不讲礼仪的现象却处处可见。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丢失了这份宝贵的传统美德?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先得从人性说起。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礼仪是可以成为人之自觉,只需稍加引导教育,即可养成讲礼仪的好习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我们的礼仪教育始终跳不出“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做不好”的怪圈;一个遵守交规的人来到一个混乱的地方也会慢慢开始违反交规;因此,讲礼仪并不是人的天性,成为自觉也是有条件的。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此礼仪需要靠严厉的制度去维持,只有不讲礼仪的行为受到严惩,才能让人在恐惧和敬畏下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再严厉的制度总有出现盲点和漏洞的时候,人们一方面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躲过制度的监管,另一方面千方百计钻制度的漏洞。因此,依赖制度也无法有效地让礼仪深入人们骨髓。

本人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而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价值最大的选择。比如同样是过马路:当路上特别冷清,两边都没车时,你会觉得时间最重要,不管红灯绿灯,只想赶紧过去;当路上车水马龙,你会觉得安全最重要,一定等到绿灯再走。再比如当一个强壮的野蛮人侵犯你时,你一般会选择不和他一般见识甚至包容他;当一个弱势的门卫或保安对你态度不好时,你一般会选择反击或者嘲讽甚至动手。因此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行为是否讲礼仪。

小时候,老师和家长会说讲文明的是好孩子,会讨人喜欢,“讨人喜欢的好孩子”是小时候的最高荣誉,因此小时候会严格遵守行为规范,长大后却发现心有余力不足;在单位,文明礼让会得到领导、同事和客户的一致好评,并有助于“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因此年轻员工都谦和肯干,而老油条们却摆足架子。这都是由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方式,无所谓对错,都是出于人性。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幸成了整个社会的主旋律,这导致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是只看眼前、只想自己。然而和礼仪相关的行为大多数是追求全局和谐、关注长远发展的,礼仪与主流价值观的背离正是当今社会不讲礼仪行为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引导人们讲礼仪的有效办法不是靠简单的说教,也不是靠制度的约束,而是需要人们树立稳健持续的价值观。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9948-998055.html

上一篇:细节决定全局新高度
下一篇:人生的终极追求
收藏 IP: 124.73.113.*| 热度|

2 马军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