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13:增强记忆1
热度 6 李晓榕 2013-2-27 14:31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我问个题外话,您怎么记住这么多别人说的话呢?你是不是有个笔记本,或者是摘抄下来的? 李:我所引用的话,大多数是看到时就产生共鸣的,即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就记牢了。其中不少更是名言,一再看到,它们更使我觉得“吾道不孤”。我并没有做大量 ...
1308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6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12:博览之术
热度 6 李晓榕 2013-2-19 14:32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李:前面强调了深度的重要性,其实,广度也极为重要。知识广博十分有助于原创性工作。说白了, 原创性工作就是披露、发现研究对象与已知事物的联系、异同或某种相似 。科研就是发现这种关系。如果知识贫乏,也就是你的已知世界很小,做出原创性成果的希望就很渺茫。对此,汉朝 ...
1234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6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11:阅读策略2
热度 10 李晓榕 2013-2-13 16:16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学:精读有什么窍门? 李:精读十分重要。《林语堂自传》说:“我读书极少,不过我相信我读一本书得益比别人读十本的为多,如果那特别的著者与我有相近的观念。由是我用心吸收其著作,不久便似潜生根蒂于我内心了。”无独有偶,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著名女数学家KarenUhlene ...
12804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10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10:阅读策略1
热度 11 李晓榕 2013-2-5 14:39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李:读书学习,首先要 慎选读物。 我中学时读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的名著《怎么办》,相当震撼。其中的人物拉赫美托尔说: 我读过的书,本本都是精华,所以不必读世上每一本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卜也说: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食量大的人更健康。同 ...
9336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1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6:评估
热度 7 李晓榕 2013-1-30 09:33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我有个困惑,涉及您说的第四要素——评价。哪个方法好,解的评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规则。有时自己搞出一个方法,心里没底,到底这个方法好不好。 李:评估主要看重要性、价值、新颖程度等。 谈选题时说过,重要性取决于影响程度 ,所以, 评价一个研究成果 ...
1095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7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热度 10 李晓榕 2013-1-21 14:47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要用自己的或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怎么寻找这些问题? 李:首先,要“多就问题创方法,少拿方法找问题”。当然,这二者就像武学的内功和外力一样,虽有主次轻重,但不可偏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关键是发现相似性,然后用类比。首先, ...
1387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10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4:保质增产之法
热度 7 李晓榕 2013-1-14 15:08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有没有增加研究产量的好办法? 李: 增加研究产量的一个办法是“拿着方法找问题” ——寻找自己的看家本领所适合解决的问题,用通用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但应特别注意这个办法的局限性,它常被误用和滥用。用之过甚,就是走火入魔。套用通解,结果往往水平不高、质量 ...
1355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7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9:基础不好,死路一条?
热度 17 李晓榕 2013-1-7 15:20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李: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说:“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 ...
19200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7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8:如何培养直觉和想象力?
热度 11 李晓榕 2012-12-31 10:15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 前面您说直觉乃学术之魂 。我们都知道高手的直觉都很好,而我们谈不上有多少直觉,即使有,也很差。 如何培养直觉? 李:科研是一种创造,创造离不开直觉。 直觉离不开深刻的理解、敏锐的洞察 。它跟水平、理解程度、知识面等关系密切。只有真正与之交融, ...
17498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1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7:增加深度的窍门6
热度 7 李晓榕 2012-12-24 15:35
与师生谈学习门径7:增加深度的窍门6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其他重要方法 教:我感觉,要增加深度,首先要找到一本好书。比如说学泛函,我们工科出身的,要是一下子拿一本数学系的泛函书来读,半年之后对泛函的兴趣就没了。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段时间我对小波很感兴趣,虽然最终没做得很深,但这个过程对我很有帮助。在图书 ...
12740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