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udong4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udong45

博文

关于(2017年个人日志始终篇)

已有 4036 次阅读 2017-12-10 16: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关于(2017年个人日志始终篇)

题记:关于很多事情,我的个人态度或许依然过于理想化。作为小人物,本日志将剖析反思自我,五年之内或以此为鉴,或以此玩味渐变之妙趣。本文或五年后再续。(节选2012个人日志始终篇的题记

关于人生:

人生,以你哭声而来,以众亲友哭声而去。无论你承认与否,纵观一生,任何人,与身份无关,都是苦难重重。对苦难积极的思考,乐观并坚持走下去,才能走到某个幸福终点站,至于能待多久,除了你的心有关,还和你的命有关。你要做的,接受事实,撸起袖子,心平气和地向下一站出发吧!

关于亲情:

亲情,亲人之情这个世界,父母把某些情谊大量记载在DNA里,而其他亲人则和他们这里和你基因片段相似性多少以及和你熟悉程度直接相关。无论你承认与否,这种感情无论何时遭遇各种挑战,潜意识里埋藏着黑暗处,等到你的心智在某个情形光明时,会凸显出来,无法自拔。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理智和心智尽失时,这些也就不存在了。

关于友情:

友情,友好之情。相互熟悉和某些认同,是友情存在的基石。社会上有些朋友,你不联系他,他就在你的世界里永远处于失联的状态话,这个时候,你要考虑这种情谊至少在这个阶段只是单项发射的。有些朋友,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在失联状态,他需要你的时候,他则在线,这个时候,你要思考这位朋友的“朋”字在他的字典里,是不是这个字,或者你是否在他朋友的字典里。如果可能没有,没有必要失落,缘分没到。当然大部分朋友相互之间都是弱失联状态,一旦需要,都在线,这个忙碌的社会是司空见惯的,无需多虑。

关于中国教育:
听一些人说过,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要么从政了,要么经商了。前者,从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中,可以理解,至于目前是不是事实,不得而知。后者,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当年师范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学不上他们想上的专业或者学校才报的,另外,我认识的人中除非读到博士(选择面窄了,最好的选择留在大学),非常优秀的人大多进入了企业界,想挖一些金子,一方面解决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取得改革开放后公认的成功形象。于是,真正老老实实做教育的人,多是追求轻松稳定的女性,导致教育界越加的阴盛阳衰,孩子的某些教育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不少男生中性化,女性化严重,男子汉担当精神有所缺失。这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很多男性没有从教的原因,是经济问题的考量,因为从广大层面上来讲,教师工资男女差距不大,而且对比企业员工,相对较少,而男性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五斗米,不断向生活压力低头折腰,在目前生活成本高风险的社会,很多正直优秀男性不敢去潜心尝试。

至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这个都有耳闻,培养只会考试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钱老之问至今无法回答。高考开始几十年来,大学供给人才和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的矛盾越加严重,这个高层设计者已经考虑到,正在加紧试点和布局素质教学,考虑到公平的最大保证问题以及现在的环境,目前没有大面积推广,相信以后会改善和普及。

关于老人:
老人,越来越多,中国慢慢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现在的老人已经不是以前的老人了,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比如上海,已经接近83岁,医疗条件的改善,让很多生病的老人可以继续活着,至于是不是孤独、艰辛和开心,以及有尊严的活着,这个估计没有人统计。

从不能陪伴的角度上来说,多是生活的无奈所致,存在这个问题的家庭,想必没有不希望未来科技能可以解决的。
关于善恶:
善恶是相对的。良心所在,善之所在也。无论人性本恶,还是性本善,都可以因为影响有所改变。目前的社会,因为唯物需要和过多追求,理智的开发程度,远远高于心智的开发程度,这样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有些已经不能感知人情冷暖,甚至有些时候失去信念,可以脱去道德的精神束缚,即使做过社会不齿的事情,面对舆论的斥责和抨击,仍然可以安然地活着。与机器无异,无知善恶,这是很可怕的。目前的社会,有些明智高层人士已经认识到此点,怀念过往的人情冷暖,倡导一些改变,希望这种影响再猛烈些,传承我中华的精粹文明。
关于虚伪 
凡是多站在自己角度考量,而以对方角度影响他人的方式,是虚伪的。
倘若出于真诚和善意,虚伪是一种中性的处事方式,没有评判的必要为这个拗口的观点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善意的谎言。其它一切的“虚伪”,不是“圆通”的代名词。
关于梦想: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个观点被马云放出后,活跃的不亦乐乎。梦想的东西,一定是兴趣所在,要不然不会梦里也想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观点也是耳熟能详。但,不幸的是:多数人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为生存的职业,甚至多数人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原因和教育不无关系。这个也许是中国无高端制造的一个隐形原因吧,因为只有潜心饱含持续热爱的行业才能出较好的成果。

要大家有好的梦想,有兴趣去发现,有内驱力去持续执行,要参与做的分支很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而且伟大的梦想的实现都不是直线型的一蹴而就的,而是DNA式不断曲折向上迭代的。

关于本日志

日志续写5年前的日志,相对那篇晦涩的文字,本文以通俗文字表述1年后不在公开此空间中,希望5年后的能继续续写,来对比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对某些观点的认识

over ^_^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6763-1089034.html

上一篇:《晓说三体有感》
下一篇:Future City,宏文学子造起来!
收藏 IP: 116.238.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