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源:民族-文化-专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LHyh 普提树下证道:普为教,提为研,教研相壮。

博文

察尔汗是且应该是亚洲水塔北缘更大的水利枢纽 精选

已有 9808 次阅读 2014-8-14 15:32 |个人分类:问源-专业|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水塔, 环境, 察尔汗

察尔汗是且应该是亚洲水塔北缘更大的水利枢纽

纯属乌志明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察尔汗是柴达木盆地平坦宽阔的大盆底,其面积近6000 km2,察尔汗是天然多功能水利枢纽,其综合有多项功能:水处理器、泥沙过滤器、水分布调控器,当然这些功能远远没充分利用。

察尔汗每年接收柴达木盆地诸河补给的水量约10亿立方(格尔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98亿立方,格尔木河约占区域所有补入河水量的75%,参见《柴达木盆地水文特征》),察尔汗截留下了所有来水中的盐矿物质和泥沙,而蒸散出最纯净的蒸馏水,通过大气将蒸散的约10亿方蒸馏水无私贡献给其东部的下游各地,当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察尔汗那极少的湖水面积和平铺的600多亿吨盐矿物,告诉人们其有持续而强大的截留盐矿物且蒸发处理水的能力。现在10亿立方水的吞吐量显然太少、太少了。察尔汗大洪水年对应青海湖面大扩张年和低蒸发量年,也对应西宁区域丰水年等(参见本人相关博文),说明其可以更多的处理来水,惠及青海湖和西宁等更广大区域。

察尔汗是大气洗尘过滤器,缺少植被且非常干旱的柴达木盆地以东广大的地区未曾有大沙漠或沙地形成(可与新疆、内蒙等同样干旱区对比)即是明证。说明其蒸散的水汽能洗尽过境的尘沙、抑制沙漠扩张。察尔汗那平坦广阔的约6000 km2面积上,若再来1-2深的水,在600多亿吨盐矿物的作用下,将形成常年不冻结的卤水湖面,将能拦尽冬春过境的沙尘,使西北广大地区冬春季的沙尘量骤减,改善西北冬春无绿色植被不能有效拦截风沙的不利境地。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而察尔汗是亚洲水塔北缘最大的天然水槽,当然这个水槽被大大闲置,反而成为了亚洲水塔的干旱中心。若察尔汗广阔的面积变成不封冻的水面,则其蒸起的庞大水量将大大增加柴达木盆地以东广阔地区的空气湿度,大幅降低干旱影响,其东的黄河源区、青海湖、哈拉湖和黑河源区环境将因之改善。

察尔汗之南和东南多海拔4000以上的高山和高地,且一山放出一山拦,总之,其蒸发起的水汽主要向缺水的柴达木盆地的东北方向补。最难调水获补的黑河源区也能通过空中通道从察尔汗蒸起的水中获益,黑河的尾闾居延海同样应有长期的卤水,在西北风作用下,居延海蒸发起的水汽对其东南的一系列沙漠控治都有益处。

虽然亚洲水塔有察尔汗这么个缺水后院似乎很荒唐,但这是事实。那么察尔汗这个大水槽从哪引水?个人认为还是从亚洲水塔的高位处引:其一长江源头北支的楚玛尔河,该河青藏铁路以西部分改道经库塞湖引向可可西里的最低点豹子峡汇入乌兰郭勒河(即红水河)出昆仑山入那仁郭勒河,可经那仁郭勒支流乌图美仁河补入察尔汗。其二是黄河源头的两大天然水库-札陵湖和鄂陵湖外流水入黄河后截出一分支,补向柴达木河源区的天然水库-冬给错纳湖,则可经柴达木河补入察尔汗。这两条水路修通,当预测到长江或黄河将有大洪水时,可从源头上通过这两条道先向极干旱的察尔汗卸载一部分水,减小下游洪水危害。

向察尔汗引水的优势,从楚玛尔河引水施工临近青藏铁路和西侧的青藏公路,而从黄河源区引水临近东侧青藏公路线,施工人力、机械和物资运送较为方便。这两条线都较短,且借助天然水库-湖泊来调节,大方向上都是从高位处引向低位处。引水线路处在人烟和建筑稀少地区,拆迁、生态移民问题极少。

引水对察尔汗及临近区的可能影响,察尔汗的超大面积和超高蒸发量,使得该区域蓄水注定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较长一段时间引入的水在蒸散之前还可用于盐湖资源的开发过程,对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有利;另外,对最近的城市格尔木也不会造成多少负面影响,因为格尔木市区要比察尔汗平均海拔高约100。而且近水城市先受惠,察尔汗蒸发起的水汽将增加格尔木的湿度和降水,改善人居环境。

察尔汗若拥有较大的卤水湖面,因为大湖效应,其东侧将多降水,有许多好处。例如冬春过境的西北风携带的沙尘暴将被水汽拦下沙尘,会使其东的青海湖少许多沙沉积,而更多水汽聚成的云、多降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6693-819489.html

上一篇:音差意错“格尔木”
下一篇:译字失雅、芥蒂增隙
收藏 IP: 223.221.176.*| 热度|

16 尤明庆 赵建民 钱磊 王博 张骥 陈楷翰 樊晓英 黄永义 徐晓 孙学军 汪晓军 杨月琴 檀成龙 duhui1122 shenlu sunxiaofe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