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前沿和热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kebiao 关心气候变化研究,追求技术进步

博文

城市生态多样性随想 精选

已有 5829 次阅读 2009-8-1 09:52 |个人分类:星星点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研, 城市, 科学技术, 生态

     前几天我在农科院里跑步的时候发现了几个装置,走近一看,上面两块太阳能板,倒挂着一盏灯,估计是利用太阳能加热吸引虫子过来,然后掉到下面乘着一盆水里,水里有一些蛾子之类的飞虫。因为我不是做生物的,有些虫子我不认识。

  跑在中关村大街上,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有些时候把自己过于当成正义的执法者,其实不见得我们就是对的。这个装置是很好,不像以前我们喷药了,对环境污染少了。但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该不该把这些虫子杀掉。虫子没了,鸟吃什么呢?这个虫子没了,那土壤怎么改良。如果我们去大街随便找一个小孩,问他你知道啄木鸟是什么吗?我相信很少有孩子能答得上来,自从我离开农村后,我就没见过了,慢慢地淡忘了,就是我年底回到家乡,好像也没有见到。

  在中国城市的大街上,种的都是那么几种树,甚至就是一种树。灌木也是那一种,圆的常绿的那一种。花是盆栽的,非常整齐划一,非常好看。我的审美观念可能不太好,我觉得这种模式不是非常好。为什么呢,破坏了平衡,另外落叶也并没有归根,破坏了营养平衡。我们饱了短时间的眼福,但将来可能要还这笔债的。单一的东西生命力是不会很强的,这个大家都比我清楚。这个东西现在看起来不要紧,积累到一定的时候,某一种生物病毒或者病虫入侵的时候,无法阻挡,因为我们自己已经把天然屏障破坏了。

  我建议大家推动一个事情,就是让那些已经退休的生态研究科研人员去研究去想这些事情,这个不需要很多钱,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去记录和描述城市生态的变化,我记得早年我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时候,同学跟我说,他负责观察这棵树(他是学物理化学的),就是他在他读书期间记录这棵树的生长变化,比如今年几月几日它发芽了,什么时候开花了,什么时候掉叶了等等。我觉得科大的这个习惯很好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保持),让大家观察自然现象,而且记录一些看似不重要但非常宝贵的资料。 

  为什么极端气候会多起来(这个可能跟天体运行有关,不讨论),但为什么对城市影响会越来越大。表面上看起来跟这些东西没关系,实际上有没有?肯定有,但有多大,不知道,是一个累计的过程。我在台湾中央大学学习过两个月,早上在他们的校园里能见到很多小动物,比如小松鼠,老鼠等等。我坐着火车奔驰在东北大地上,连个野兔都没见到,到了大草原,我也只看见了草。我们不要只关心华南虎,不起眼的小动物将来可能能挽救我们人类。

  最近国内地方政府出台不少政策,给各地领军人物和带头人多少经费,我想这个作用不会很大,关键在培养一个好的环境.........我不想讨论这个事情,但我想提一个建议,就是中国的企业需要设立一个社会科研资助计划,拿一小部分钱(国家可以用免税来抵偿)用来对社会上任何人(不管资深人士还是无名小辈)有想法有能力提出想法能做出实用研究价值或者能推广应用的研究。资助可以分5期,就是第一次给你1万,看你的进展怎么样,然后有进展再给你2万......如果发现后续可能没有结果或者论证不行就停止资助。不像我们现在有些科研项目是一锤子买卖,花了很多时间在琢磨写本子,写得确实很有创意,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做不到,但评审最终确定给了多少万就是多少万.............。我们的技术储备没有后劲,特别是我们的企业需要在社会和高等科研院校储备技术,为什么呢?有些人没有资格或者没有条件去做一些探索。我记得小时侯我还没有念书,经常把家里的广播弄下来,把它拆了,又装回去,有些时候我把它声音弄得非常大,家里人感到很奇怪,怎么回事。但最后的结果是被我弄得不响了,但父亲并没有怪我,再买了一个新的............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246811.html

上一篇:美国开发二氧化碳捕获新方法(转)
下一篇:华裔牛人自制飞行背包 利用水动力飞行(转)
收藏 IP: .*| 热度|

7 刘严萍 武夷山 马中良 吉宗祥 熊李虎 邹滨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