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尽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zhanxiong 孝至恩父母,拜儒雅良师,交挚诚益友,乐也乐也。读古今经典,育天下英才,作随心文章,快哉快哉。

博文

家教的联想

已有 3781 次阅读 2012-6-9 21:48 |个人分类:生活随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孩子, 父母, 联想, 家教

     家教带的小孩酷爱读书,每晚睡觉前必定看书,得益于此,说话写文章完全不像一个十岁的孩子,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书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联想到五岁的小外甥,除了上学,回家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小兔仔子,跟我小时很像,怪不得人家说“外甥随舅”。谄笑

   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还没感觉不到什么,一到初中,立马发现自己与喜欢读书的同学的差距了,随着学历的增长,这种感觉也越发强烈。周国平在《把我们娱乐死?》的文章中曾对比过电视与书籍的区别:其一,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现时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性,看电视使人只活在当下。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同时必须也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去年,他又在微博上说“电视和网络更多地着眼于当下,力求信息传播的新和快,

不在乎文化的积淀。一个人如果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的人。

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的精神生长

毫无关系。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

    回味这些话,别有感触。
    阅历即财富。人的成熟与否与年龄的关系不大,与阅历的关系不小。
    但一个人再怎么闯荡、尝试,阅历也有限,原因很简单的,他的时间、精神等都是有限的,一句话:资源有限。
    读书相当于一种模拟阅历。通过书箱,你能知道、了解、甚至感受各种各样的阅历。
    再联想到前几天看的一个贴子“最近一直到处飞,发现了一个现象:观察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进而言之,是物质的雄厚催生的精神的强大,还是精神的强大促成了物质的雄厚?   
    其实想想自己沉迷电视的童年,并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受经济条件所限,无书可读。唯一有的教科书枯燥乏味,惹人生厌,避之尚恐不及,遑论喜欢。电视不仅节目多样,而且字、音、画三者俱全,自然很是得小孩喜欢。小孩没有缺乏鉴别力,自控力也很差,所以,若无家长的教导指引,很容易“误入歧途”。     
    现在农民的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情况是否有实质性改观呢?答案恐怕是悲观的。   
    由此观之,农村小孩与城市小孩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马太效应”的结果。父母文化水平低,对读书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少给孩子买书,买衣服玩具什么的倒是很多。甚至,他们自己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这种情况通过遗传效应累积,弱势因素的叠加使弱势群体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怎样才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改变孩子命运首先要改变父母的见识。
   最后,用网上的一句自警式的调侃作为结尾——“曾经,有一个让我成为富二代的机会摆在我爸面前,他没有珍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9739-580459.html

上一篇:技术与社会的博弈
下一篇:参加首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有感
收藏 IP: 125.217.235.*| 热度|

5 罗汉江 吴国林 李宇斌 吕乃基 chxyzyl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