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ouyou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博文

灾难过后~~居安思危、杞人忧天 精选

已有 9083 次阅读 2011-7-24 16: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手机, 乘务员, 播放器, 车厢脱轨, 动车事故

昨天晚上10点多不小心瞄了一眼微博,一下子就被惊住了。动车事故的报道从2节车厢脱轨陆续演变成两列火车追尾,六节车厢脱轨。没有心情做别的了,一遍遍地刷屏,看事态进展。
 
第一反应:从报道看,从前车失去动力到事故发生,至少7分钟。为何这一信息在7分钟之内没有传到后车?就算全车动力失灵,没有手机吗?司机没有,乘务员没有,乘客也没有吗?后车毫不知情、无辜的司机在采取了紧急制动后牺牲了(致敬!),所以责任应当全在前车的司机、乘务人员,或调度中心。
 
第二反应:乘务组的事故应急能力真差:据说很多乘客试图用安全锤敲碎玻璃逃生,但是敲不动。后来网上有解释说,要敲玻璃四角,不要敲中间。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在安全锤旁边放个清清楚楚的说明?飞机起飞前都有录像告诉你逃生通道以及必要的灾难应对方案。动车上有播放器,为何不准备这样的说明录像?至少是说明手册。
 
第三反应:网络反应让我很感动。第一时间的主流声音不是没用的质疑、抱怨,而是号召献血、救人,这是对的。灾难发生时,冷静的应对把伤害降到最低是最可贵的。而从微博消息看,乘客们自发组成志愿者,帮助疏导;献血站排起了长龙。我很感动!如果我在附近,一定也会跑去献血。联想一步,如果当年的伊春空难,所有人更冷静,疏导更有序,也许可以抢回宝贵的逃生时间。
 
最后,我真的很想知道,事故后,乘务员们都做什么去了??据微博直播,没有乘务员来安抚乘客,没有乘务员来协助疏导。
 
不禁想到我自己有限的乘动车的经历以及在日本坐新干线的比较--
 
京沪10来个小时的车程,一般只见过乘务员两次:上车检票,下车收耳机。有一次,我因为车厢的空调问题,按了“呼叫”按钮无数次,就是没有人过来理。我不知道这是个例,还是动车上本就乘务员配备不足。
 
经常去日本做实验,每年往返坐新干线超过10次,当然车程都不超过1个小时,就整体印象而言,首先是干净。长时间停歇时,站台上一排清结人员早早待命,上下车操作规范,像机器人,车上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其次是服务确实好,穿着像空姐的乘务员推着餐车来来回回,微笑服务。而另外一个印象比较出乎意料--事故/故障率高!我没查过统计,但就我们自身经历而言,我自己两次遇上新干线因事故而取消,只得乘普通火车(看不懂日文,英文广播不好,所以也搞不明白是故障还是事故);而我的学生更是赶上过前方两列新干线列车相撞,他们被停在路上,差点误了航班。所以,我对于新干线一直也没有什么安全感,但是倒没怎么听说过伤亡。
 
最后一点感慨:灾难也许总不可避免,但灾难发生时,人们的应对可能对伤亡数字起决定性的影响。我对以下事实很奇怪:
 
汶川地震后,我的工作地点周围依旧没有出现紧急避难点,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地震逃生演习;
各种报道的大火灾难后,我依旧从来没有经历过各种火灾应急演习;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时,系里每年组织至少两次;
清华园里熙熙攘攘的小学生、中学生,我总在担心着万一混进个带爆炸物的坏人,这些孩子们知道怎么反应吗?
 
可否将灾难应急列为大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的必修课?保证每年固定次数的演习?教育为什么?不只是为了考学吧。
 
灾难发生,悲痛自不待言。但可不可以除了悲伤和悼念,多一些教训积累,保证生者不要再受到同样的伤害?相关部门可否多一些居安思危、杞人忧天?
 
对不起,最后终于语无伦次了。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7.23动车追尾事故?

毫无疑问,这类事故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在我国的铁路系统设计上,实行的标准往往十分严格,而设计理念也往往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出发的。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预案操作,正确使用各项技术设备,动车组是一种十分安全的交通设施。

下面,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一下现场,看看如果按照设计规定,7月23日的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事故第一步:前车(D3115)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雷电因素,导致车辆停电后停车

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甚至网友戏谑的“手机”,都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事故第二步:并未收到任何警示的后车(D301次)正常行驶

目前来看,前车D3115是CRH2型,后车D301是CRH1型。这两个型号的车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TCS-2列车控制设备。

所谓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除非后车司机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这个可能性很小),那么自动控制系统没有运行的最大可能性是:前车停止后并未将信息传递给后车,导致自动控制系统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到了司机的判断。(亦不排除后车自动控制系统出现重大故障)

在铁道部门的技术规范中,一旦出现信号系统失灵(甚至是信号已经报警),后车绝对不敢强制向前运行,因为此类前科已经数不胜数,这已经是铁道部门写死的强制规范,后车司机毫无理由触犯。所以,本次事故并不是“信号故障”导致的。

据说,D301的运行时速为180公里,这样的速度就可以说明:列车收到的是“绿灯”,并且给予列车的行驶速度权限极高。

目前来看,当时的信号系统畅通无阻,D301上得到的一切信息,都一如往常。除了前边停了一趟列车这个事实外。

事故第三步:追尾撞击

据现场人士称,D301次司机潘一恒已经牺牲,胸口被闸把穿透,在最危险的时刻果断的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

目前来看,由于明显的人为责任和未知的技术原因,安全策略被一层层消失于无形,最终才导致了7.23动车追尾事故。



关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5865-467954.html

上一篇:我尊重您旅游的权利,也请您尊重我工作的权利!
下一篇:外面大雨哗哗下,屋里小雨滴滴答
收藏 IP: 166.111.152.*| 热度|

31 刘立 武夷山 肖重发 汪梦雅 刘艳红 麻庭光 魏东平 王晓明 曹建军 虞左俊 王修慧 戴小华 刘建兴 孔晓飞 赵凤光 吕喆 蒋继平 蔣勁松 石锋 李永丹 赵星 张玉秀 唐常杰 陈飞 金小伟 杨轩 周春雷 李升伟 mandelu 三面环山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