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高等学校为什么应该实现教授委员会治校!
热度 10 韩世清 2013-4-11 17:26
西方国家的很多制度建设不是想当然想出来的,而是充分体现了切合实际的理念、事物理性、次序和符合逻辑学的本质。 1. 为什么应该由教授委员会治校呢,而不是行政官员来治校? 因为高等学校是贤人做学术的地方;是科学创新、创建新知识的殿堂;是培育专业人才薪火相传的园地。 2 ...
个人分类: 科研与研究生培养|4829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0
普通教授自我行政化之行动的一次尝试:虽败犹荣
热度 12 韩世清 2013-4-9 07:45
终于认识到在行政化体制下的学校和学院要想有所作为,需要先将自己行政化。 看看学校内哪个科研教学成功的人没有一官半职的! 乘着学校中层干部换届,我今年3月报名应聘了学校教师发展办公室主任一职。面试时信心满满,慷慨陈述,但最终铩羽而归,兵败城下。 最后面试时与我竞争该位置的是校长的科研助手,最终 ...
个人分类: 科研与研究生培养|6411 次阅读|30 个评论 热度 12
捡垃圾成功者---写给我的研究生(三)
热度 23 韩世清 2012-7-31 11:21
捡垃圾成功者---写给我的研究生(三) 韩世清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我老家有位表兄,捡垃圾成功了人生。 而这十年中,我内心最佩服我的这位表兄亲戚。 这位表兄,可能大我近 20 岁,由于家里条件差他没有上过学,不认识汉字。我小时候家在南京郊区的江宁最偏远农村,这表兄在生 ...
个人分类: 科研与研究生培养|10024 次阅读|39 个评论 热度 23
进入泡沫阶段的中国科技界
热度 6 韩世清 2012-7-13 10:59
1978年,郭沫若站在中国科技干枯已久的河床上,发出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的呼喊。 之后,在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之下,中国科技界的工作者们开始了掘井挖渠。 那时候,在中科院,不管多大牌的科学家,都在亲自带领着自己的实验室工作着。 上世纪 80 和 90 年代,科技界大军聚沙成塔 ...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46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6
沟通&包容
热度 2 韩世清 2012-7-10 13:48
一、让沟通超越包容 包容是美好的品质之一。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包容常常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轻松,另一个人被压迫之上的。过度的包容有时就是过度的被压迫,因而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并不成为美好的品质。 沟通则不同,沟通的过程是两个人愉快地交换意见、接纳对方的,沟通的结果是两个人心身的轻松愉快 ...
个人分类: 情感逻辑学|480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2
人治社会的管理成本是最高的---从北大11个校长助理谈起!
热度 32 韩世清 2012-7-4 13:45
网友微博透露,北大官网公布校领导机构设置中存在 11 位校长助理, 5 位副校长等共计 27 人,学者称,高校行政化日趋激烈,去官僚化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外的高校,校长级别的领导一般也就 3 至 4 人,而国内,往往是一个校领导就能出 20 多个副局级以上的干部。高校行政化和官僚化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来是搞 ...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7866 次阅读|52 个评论 热度 32
如果局限于学术讨论和学术资料收集那才是科学网的悲哀
热度 13 韩世清 2012-7-2 23:59
常有人在博客中认为,科学网博友应该多写研究学术的博客,或者提供学术资料信息,不应该写非专业的东西。本人深以为否。 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有大量的专业学术期刊可以发表和阅读,每一个学术期刊就是科学家讨论学术问题的可靠又有保障的场所,为什么要到科学网上来研究讨论学术问题呢?更何况还 ...
个人分类: 莘莘网虫|5403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3
修炼出你的肉身之美
热度 3 韩世清 2012-7-1 14:40
一个不关心自己和他人肉身之美的人,不是一个完整和高级的人。 美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如何看肉身之美? 今天,信笔谈谈一个人的外在美,即身体之美,或者说肉体之美。 保持健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体之美的基础。 &nb ...
个人分类: 个人修炼|468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明哲保身好做官, 哪管世风日下行
热度 3 韩世清 2012-6-26 07:24
有趣的是:社会风气也会轮回变化。曾经被国人信奉的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理想和情怀,这些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演变成为明哲保身的主流处事哲学,并为国人尤其是管理层要人们惜以为宝。 社会风气败坏,是该归罪于愤青,还是那些位居高位的明哲保身者? 我最近在思考这个问题。 ...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5107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