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ogef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uogefo

博文

需不需要在国内读完硕士?给来美国读工程类博士师弟师妹建议

已有 9865 次阅读 2011-12-29 11: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 美国, 硕士, 工程

费了若干天,开车从田纳西来到康州,找公寓,这边的房租真是贵得要死。今天终于网络通了,开始写我第一篇真正的科学网博客。
我在清华经历了完整的电气工程的本科和硕士教育,在美国因为导师的缘故,在两个学校读过PhD,虽然过程复杂一些,结果还是相对还是比较顺利,不过毕业的时候已经28岁了,才要开始自己第一份真正的工作。如果本科毕业就直接出国,很可能毕业更早。不过经历这些,我一点也不后悔在清华读过两年硕士,不仅因为留恋清华,更因为这两年给我后来PhD的工作带来的帮助。
因为经历过,我可以给后面有志于来美国读工程类的博士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不一定正确,但是是我亲身的感受。

之所以说是工程类的博士,因为对于理科的博士,很多情况是不一样的,对CS,同样不太适用,我见过很多理科或者CS牛人本科阶段就能做出超越一般的研究生的水平的工作,直接进入博士课题不存在问题。如果一心拿个美国博士,尽快从事学术工作,国内哪怕是TP的硕士的确有点浪费时间。同样,如果目标不是十分明确的要拿博士,国内读硕士出国再读一个也没有必要。

首先讨论一下美国和中国对于工科硕士教育的不同。在国内一流的大学,超过半数的教师是不能带博士的,而在美国,刚刚毕业的博士,进入tenure track马上就可以招收博士,或者说,美国前100的大学不存在只能带硕士不能带博士的faculty。这样带来的差别就是,国内硕士研究生将是很多课题的主力,而在美国硕士包括前一两年的直博生很难得到真正课题的锻炼。

国内的硕士教育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把研究生当劳动力使用,清华北大也不能幸免。但是正是由于这一点让国内培养的硕士在基本技能上有扎实的训练。在工程类的学科里,这些基本技能是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东西,包括对于相关的软硬件的熟练使用,调试经验,工程设计经验等等。而在美国,博士生在一开始就被按学术型培养,没有人会教你怎么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尤其是博士生都是funding support的,一开始就要给sponsor汇报进展,更只能靠自己学习基本技能。美国的博士培养的确对于基础知识和理论概念比国内强很多,我关于本专业的主要理论概念都是美国重新学习的,在但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往往在缺乏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这些东西,需要花费更多努力去使用它。

以我亲身经历来说,我在清华本科毕业设计到读硕士阶段直接进入一个863项目的子课题,在我硕士第二年,我几乎是这个子课题的唯一学生了。在此之间从最简单的机械加工(实际上就是民工活)到后来跟师兄学设计电路和PCB,写DSP和CPLD程序,组装调试,和合作单位连调等等。基本上我主要的软硬件基础都是这个阶段打下的。我来到美国后发现根本没有机会给你这么长时间学习这些东西,但是却是你逃不掉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技术基础,我后面的idea都是浮云,没有机会去实现的。

我也认识少数大牛,本科阶段的工程经验就十分强,做挑战杯的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答辩硕士,但是相对其他动手不那么多的学科,这样的人实在太少。

我在美国见到不少国内本科直接来读工学博士(其实老美都叫哲学博士,我们自己这么叫而已)的人,很多都在拿到硕士就工作去了,三年的硕士培养能在某一方面让人胜任,也是不错选择,但是如果目标是博士和研究工作的话,我觉得大多不够全面,因为缺乏相关的技能的训练,还需要时间。我博士毕业找工作找得很顺,作为一个美国烂校的博士,好几个地方愿意跟我把offer留9个月,他们觉得我面试很全面,我要很感谢在清华读硕士的经历,让我在被耽误很多时间的情况下,能很快再次上手。

当然,如果志在PhD,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也不能放松对学术的要求,不说别的,多发篇好paper对拿offer也有帮助么。我那时候也是为了出国,花了很多时间做研究写paper,不过后来我发现自己在清华研究的东西实际上都没入门,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是那时候不太看重的工程技能,所以有感而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53344-523250.html


下一篇:电力电子的主流国际会议
收藏 IP: 68.0.197.*| 热度|

6 罗海云 武爱 金小伟 张骥 wgq3867 iqingj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