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在电子储存环上探测理论预言的异常超高能电子出射现象 ——对扩展的爱因斯坦-洛伦兹质量公式的实验验证
隐藏 热度 3 2020-12-12 13:14
在电子储存环上探测理论预言的异常超高能电子出射现象 ——对扩展的爱因斯坦-洛伦兹质量公式的实验验证 钱 大 鹏 全文链接: 在电子储存环上探测理论预言的异常超高能电子出射现象.pdf 摘 要: 在一个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版本的狭义相对论中,爱因 ...
2019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3
置顶 · 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验证与应用
热度 4 2012-3-21 13:56
本文第一稿发表在《前沿科学》2011年第1期 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应用与验证 钱 大 鹏 & ...
个人分类: 正式发表的论文|662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4
《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验证与应用》的摘要和前言
钱大鹏 2012-12-5 13:45
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验证与应用 钱 大 鹏 辽宁省营口市公安局 摘 要 依据测不准原理和时间空间的基本对称性,建立了夸克、轻子的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模型,由此出发可以对狭义相对论 (SR) 做出完备化的改进,从而以不同于量子电动力学的方式实现 SR ...
36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七绝 • 咏“三钱”(外二首)
钱大鹏 2012-10-11 19:41
咏“三钱” 2010 年 7 月 溯源吴越钱鏐王 , 千载绵延叹伟长。 不是家学森肃久, 哪得科苑鼎三强! 【注1 】我国老一代著名科学家中,多有钱姓者,尤其“三钱”—— ...
33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物理理论创新问题的一点看法
热度 5 钱大鹏 2012-9-16 09:36
关于物理理论创新问题的一点看法 钱大鹏 目前的物理学研究,理论工作如火如荼而实验研究相对滞后,所以人们更钟情于实验中发现的新现象,对于五花八门的“新理论”则往往持谨慎态度,要求也格外苛刻。一个物理理论有没有科学价值,或许可以用以下几条判据来衡量: 1 )能用旧理论解释的 ...
个人分类: 正式发表的论文|30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和普朗克能量恒定问题的共同来源和深入检验
钱大鹏 2012-8-22 20:35
洛伦兹不变性破缺和普朗克能量观察者无关性问题的 共同来源和深入检验 钱 大 鹏 摘 要 : 依据测不准原理和时间、空间的基本对称性,建立了粒子的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模型,由此出发 推导出一系列与狭义相对论各方程相对应的新方程 。这些满足测不准原理要求的、 完备 ...
523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用我的理论算出的哈勃常数与目前公认的哈勃常数观测值符合的很好
热度 1 钱大鹏 2012-7-26 20:40
哈勃常数的理论值与观测值吻合.doc
个人分类: 正式发表的文章|34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爱因斯坦说:“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物理学家,他拿起一块木板来,选
热度 1 钱大鹏 2012-7-23 12:48
爱因斯坦说:“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物理学家,他拿起一块木板来,选择最薄的地方,在最容易钻孔的地方钻许多孔”。爱翁老人家的容忍度是不能不顾忌的,所以当我面对这块木板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最厚的地方,结果出乎意外的发现,原来最厚处也有不难钻孔的地方,于是在那里钻了一个孔(非常惭愧,仅仅钻了一个)。 这块 ...
90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预言一个新效应并提出对之实施验证的实验方案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钱大鹏 2012-7-22 02:33
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有一个导出结果,预言在粒子的运动中存在“高速度-低质量”效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如果存在这个效应,那么在电子储存环高频腔的下游方向可以探测到由它引发的一种异常现象。2009年我在NSRL800MeV电子储存环上进行了初步实验,果然看到有预期现象存在的迹象。 如一位网友所说,我 ...
31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论文《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及其验证与应用》的结束语
热度 1 钱大鹏 2012-7-16 17:56
结 束 语 I. 依据测不准原理和时 - 空统一性以及时间平移对称性、三维空间球对称性,建立了粒子的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模型,亦即假设: 夸克、轻子层次上的粒子不是点粒子,而是以一定的固有时间间隔 为轴向高度的四维欧几里得时空圆柱体,这是可测量的时间 - 空间在小尺度上 ...
个人分类: 正式发表的论文|35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