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我国甾体激素药业在合成生物学时代也应该追踪前沿R&D——氢化可的松生物合成基因克隆及遗传工程

已有 1493 次阅读 2023-5-9 15:08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国甾体激素药业在合成生物学时代应该追踪前沿R&D——氢化可的松生物合成基因克隆及遗传工程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目前,我国甾体激素药物产业转型发展势头看好。进入新世纪初,我国原有的本行业立足以薯蓣皂素-双烯半合成路线进入发展瓶颈期。经过数十年耗尽野生可利用薯蓣植物资源后,继之由贫困县域经济以脱贫致富名义,开发人工种植薯蓣(黄姜),利用2年期收获根茎原料150吨,经传统酸水解-有机溶剂提取方法制得1吨薯蓣皂素;产品质量低,加工工艺初级原料和水资源耗量大,导致薯蓣植物水溶性糖类杂质污染环境;加之“人工种植”遍地开花,皂素产品积压,价额大跌,谷贱伤农局面出现;继之又是大幅度缩减或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而禁黄姜种植业,皂素产品稀缺,皂素-双烯产品价额大幅度上升,行业产业发展进入不可持续的瓶颈期。

此时,德国开发的植物甾醇200吨发酵罐生物降解产品雄烯二酮AD,ADD,9-OH-AD,已经技术-经济性的可取代薯蓣皂素-双烯半合成路线。这就迫使我国的甾体激素药物产业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南北引进两条植物甾醇发酵生产AD,ADD,9-OH-AD产品,结合原有的甾体药物化学合成手段,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甾体激素药物产业整体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成为世界甾体药物APIs的制造中心,据2021年统计,我国的甾体药APIs 市值已经达到人民币800亿元,可喜可贺,成绩巨大。

当代全球甾体激素药物产业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部类药品,2021年全球市值1400亿美元。国际上主要由数个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从我国进口甾体原料药API,美英德法意日等制药公司加工产出中高端药物制剂,销售全球,获利丰厚。由此可见,我国仍然处于该产业链的低端,这种局面须得改变。

怎样改变?本文如标题所述,即“我国甾体激素药业在合成生物学时代应该追踪前沿R&D——氢化可的松生物合成基因克隆及遗传工程”是可行途径。现在介绍法国Sanofi 公司研制基础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合成生物学创新项目论文内容,即“由简单碳源人工合成氢化可的松API及中间体”(Nat.Biotechnol.,2003,21,143-149)简介如下:

1)借助重组酿酒酵母,经由在单一酵母菌株装配和表达13个工程基因,其中9个基因来自哺乳类和植物;

2)内源性的生物合成再造途径,产生可相容的甾醇作为底物,成为该途径的杂合部分;

3)失活4个基因,结果除去不想要的副反应。这就表明自较高等的真核生物,转移一个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进入微生物细胞是可行的,细胞工厂构建成功。

氢化可体松生物合成基因克隆及遗传工程要点如下:

1)8个成熟的哺乳类蛋白形式:细胞色素P450=CYP11AI,肾上腺皮质铁氧还蛋白(ADX),和皮质铁氧还蛋白还原酶(ADR); ADX 的线粒体形式和CYP11B1;3-beta-HSD,CYP17A1, 和CYP21A1;

2)优化:2个线粒体系统模块,破解伴同ATF2,GCY1,以及YPR1 基因产物的副反应;

3)结果氢化可体松(=天然产物皮质醇)来自酿酒酵母重组菌,利用单一碳源底物——葡萄糖发酵发酵罐发酵产物含量达到70%(Nature,Biotech.,21,133-134(2003)。

欧美这类大型制药集团公司,仅仅从基础抗炎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入手,已经在开发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R&D ,实现了高端科技的绿色生物制造。由此可以利用成熟的甾体化学合成手段,从氢化可体松出发,生产出结构各异活性多样(高效低毒)的多种甾体激素衍生药物,销售到它们掌控的全球市场,利润它们占大头。仅就大吨位的4大抗炎基础糖皮质激素,即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可的松,泼尼松(2000年已经达到年产出800吨)均在我国制造。说白了,就是要利用我国该产业半合成路线低价优势,实施同我国业内甾体激素APIs进行竞争,巧妙地将我国该产业发展排挤到低端。因此,我国的甾体激素药物产业发展,很有必要进入合成生物学及其工业生物技术R&D,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创新高科技竞争。须知新世纪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生物制造具有大优势,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及对环境友好;切记切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804-1387367.html

上一篇:[转载]转载:一分为二,亚硝酸盐也对身体有益
下一篇:植物天然产物类黄酮及其花青素醇性饮品开发
收藏 IP: 60.255.166.*| 热度|

2 郑永军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