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谈论过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一些感想,这几天又参加了一个国内学术会议,从会议的组织来说很不容易。事先安排做报告的,到正式会议时,竟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报告者没有到会,只得临时发动部分原来没有安排报告的人,以及延长做报告的时间。而据了解在开会前几天那些被安排做报告的人曾经确认会到会。
联想到其他多次参加的国内会议,大致情况也是如此。可见国内学者对国内举办的会议不重视,有的来了也不听报告,到处想办法会朋友、游景点,会议反而成了配角。
今天看到科学网的文章“李曙光院士等联合撰文:警惕并杜绝一种新的学术不端行为”,对其中部分人单纯以在SCI检索杂志发表摘要为目的,虚假报名参加会议的做法加以抵制和批评。说的是近年来有相当数量中国学者仅报名国际戈尔德施密特大会,并提交论文摘要刊登在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学报”(SCI检索高端杂志)上,但实际不参加会议也不通知会议组织者,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不良影响。
文章呼吁国内学者充分认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并坚决抵制这种新的学术不端行为,共同维护中国学术界的声誉。同时建议所有高校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及相关学术评议机构不仅要拒绝承认此类虚假的国际会议论文摘要,而且还要将这种做法视为学术不端行为予以批评。
看来报名参加国内会议并做报告最后又不参加会议的不好风气已经传染到了国外,着值得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深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4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