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d4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xd428

博文

文学的现实、未来和价值

已有 4203 次阅读 2012-8-10 07:14 |个人分类:学术小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学, 未来, 价值, office, center

 

 

文学的现实、未来与价值

 

在全球化的语境里,今天我们这些从事文学事业的人,都面临共同的现实问题与挑战,都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之中,而且我们对文学未来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也可能是一致的,因为作为热爱文学,并从事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人,我们对文学的价值追求,对文学的理想目标也大致是一样的。在这里,我想就文学的现实、未来与价值,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期待各位老师和朋友能够理解并赐教。

一、文学的现实

    我们这一代人亲身体验过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文学成长也大体与社会的转折和文化的转型是同步的。对比,以往的文学环境与生态,我先来谈谈文学所面临或所处于的现实。

    第一,文学处于社会的边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那就是上个世纪的1980年代,那时候刚刚打倒“四人帮”,思想放开了,很多约束没有了,写作的禁忌少了,文化环境变得比较宽松,再加上“文革”十年文化荒芜,学校教育停滞,因此人们渴望读书,追求文学,文学是社会的精神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文学在思想启蒙和拨乱反正中起到了中心作用。但自1990年代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之后,文学的中心地位逐渐旁落,过去很长时间政治作为文学最大的约束力也让位给了市场。利益原则与商业价值观使得文学的社会位置变得越来越暧昧,这是今天文学之所以变得困窘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解过去三十年中国的人,一定能深刻地理解这一点,自“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中国的发展观也出现了一些偏重,“科学技术是第一产生力”,接着又是随着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与人的思维的逻辑,都以市场为标准了,效益与利益摆在了第一位,文学与文化变得边缘化了,不再成为社会的中心力量。即使是发展文学与文化,也是以市场效益为重点,为目标,这种把文学完全置于市场逻辑中的政策与思维,越来越迫使文学失去了它良好的从容不迫的生活空间,从而使文学变得浮躁而势利。近一、两年,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单位在转轨中被套上了市场价值与利益的绳索,文学受到了更多的来自产业思维的挤压,生存空间更加逼仄了。

    第二,文学面临电子媒介的挑战。这是今天文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也是文学在现实中可能的机遇。从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文学的发展是依赖于纸质媒介的,尤其是在现代印刷术的前提下开始的,自16世纪谷登堡发明轮转印刷机之后,印刷成本一下子降低了很多,书籍易得了,于是,以阅读为主体内涵的现代学校教育开始了,现代新闻出版业也开始了,阅读成为一个人走向文明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现代印刷术起到巨大作用的时代,文学通过学校教育、报刊杂志的发行和图书的出版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可以说,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现代文学的探索都依赖于纸质媒介,依赖于现代新闻出版业。尤其在中国,差不多每一位现代作家的出场,都与一种文学刊物或一家出版社有关。直到,上个世纪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还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收获》与《文艺报》等报刊杂志密切相关。而文学读者的培育,也与现代学校教育对阅读文化的建构有关。但电子媒介出现后,现代文学的格局变了,文学的创作、传播与阅读,都发展了很多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后现代的文化语境。首先,现代的文学创作、发表模式与传播途径变了,出版模式也变了,网站、博客和微博等新的文学传播方式和网络阅读方式摆在人们面前,3G手机、iPad等平面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得以纸质媒介以依存的现代文学更加面临着电子媒介的挤压,而电子出版系统的产生,更会改变现代文学出版与阅读的格局,今天的文学在多元媒介的转换中,也出现了文化身份的焦虑。特别是网络文学大量涌现后,对原有的文学创作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也对文学体制与文学报刊提出了挑战。

    三、文学的现存秩序也在剧烈变动。在过去的中国,文学相当一段时期是属于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制定的文化政策赋予了文学系统一个独特的运行机制,统领全国文学界的是中国作家协会,它是一个正部级单位,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享受正部级待遇,而各省市文联与作家协会也享受着很高的待遇,而且各级作家协会举办的刊物,都是得到国家扶持的。很多作家都是在体制内安稳生活的,如,各级作家协会里曾经有一大批专业作家,他们都是拿着国家工资来写作的,创作质量的高低并不影响他们的生存,他们与国家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中国的文化体制与文学机制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虽然各级作家协会依然属于官方性质,但专业作家数量在减少,而且作家协会对文学的领导力也在削弱。整个国家的文学秩序也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文学体制虽然在,但文学体制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号召力已经大大削弱,因此文学体制在现实中很难再发挥足够文学引导力。其次,专业作家已经不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网络作家和自由作家成了文学系统力最富有创造力与号召力的角色。而且多元审美文化的出现,也转移了文学读者的注意力。

二、文学的未来

    以上几个方面,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今天的文学已经无法再赢得以往的风光,特别是在传统文学体制下生存的文学权威逐渐退出。但尽管文学的现实变了,我们依然对文学的未来怀着理想,抱有希望。

第一,不可怀疑,文学会回到本来的位置。无论文学的外部环境怎样变化,生产方式与传播媒介怎么变化,文学还是文学,还是给人类提供一个审美的乌托邦,还是给人类社会建构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的空间。而且从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变化虽然会在一定时期影响文学的发展,但文学也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往往越是环境的逼仄,甚至是受到政治、经济的极大的挤压,文学的生命力反而会更强。这从中外很多优秀的文学的产生就可以发现,很多作家都是在苦难的时代、动荡的岁月里创作出了伟大的诗篇和内涵丰富的小说的。所以,我们不要过分担心文学与时代之间会构成过分紧张的关系,外部环境的改变不会让文学失去它本来的方向,更不会让文学改变它的基本精神品质。文学从它一诞生起,就担负起娱乐、认识、教育和审美的功能。现在文学葆有这一功能,将来文学还要保持它的基本的审美属性与教化、熏染功能,它依然要引导人去认识人生,了解社会,思考现实,展望未来。文学依然是时代与社会的镜子,依然是人们理想的灯火,文学依然要启示人的行为,要照亮人的心灵。

第二,不可怀疑,文学会与新媒体妥协生存。电视、网络和其他的新媒介出来后,很多人高呼“文学死了”,西方文学理论界就出现了一个希利斯·米勒,他写了一篇《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里面提出了“文学终结论”,让很多从事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人,包括大学文学系的教授和学生,内心感到惶恐与绝望,但这些结论事实上都没有被确证,反而在新的文学现实面前得到了澄清。电视、网络和其他的新媒介虽然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给她很大的生存压力,但我们也看到文学是不可能被电子媒介所替代的。新媒介传播的信息不可能完全湮没文学的声音与身影,文学一方面会借助新媒介,在新时代广泛传播,得到认可,另一面还会与新媒介有机集合,形成新媒体艺术,以新的形式给人提供新的审美空间。如,文学与电视媒介结合,产生了电视文艺,包括电视小品、电视剧和电视广告,这些都是电视媒介与文学结合而产生的审美性艺术。如,文学与网络结合产生了网络文学、QQ文学、博客写作、微博文学等等,这些还是以文学的基本品质赢得读者,还是人们情感的栖息地。可以说,进入电子媒介之后,人们从更多的视角,用更多的形式,以审美性的生存来完成了对文学审美世界的呵护。

第三,不可怀疑,文学的生态建设必将完善。文学就像大自然中的植物一样,需要生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未来文学的生态建设一定会更加完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符合人类对文明的追求。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的飞跃,都离不开文学的力量,都是在人类精神提升的基础之上完成。人类的文明不只是科技的力量促成的,没有文学艺术的支持,科技还可能走到文明的反面,而成为野蛮的力量。就欧洲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不能忽视的,如果没有文艺复兴,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科技革命。中国近现代史也告诉我们,文学在近代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会满足人们对新的时代的认识和表现,还要给人类展现一个光明的未来,因此文学的良好生态,一定是在人文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共识。所以,一个文明的民主的政府一定不会忽视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真正的现代公民都能够理解文学的关怀,从而为文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只靠一群经济界和科技界的精英,是不可能建设好一个合理公平的国家的,因此所有人都应该公平地看待文学的力量与价值,抵制那种实利性的文化观念和文学观念。

三、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价值是一个永远也探讨不完的课题,对文学价值的思考是每一位作家与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职责,也是那些执政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但文学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包括那些方面,却是仁者见仁的。从大的方面来看,我觉得文化的价值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文学应该是文化的引领者。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对文化的定义也是非常多的,但总体来看,人类的生活及其所有的行为方式,都属于文化范畴。衣、食、住、行,都是文化,也都有文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也是文化,而且也必须有文化内涵。文学也是文化,而且是文化中最活跃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部分。我们狭义地定义的“文化”往往是比较形而上的东西,好像高高在上,抽象空洞,但无论文化的哪一个层面,都无法取代文学的引领性作用。姑且不说,中外各个国家、民族都把自身的文学看成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单是就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来说,它还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成分。自从有现代教育以来,无论中小的语文教育,还是大学的文学教育,都告诉我们,文学是文化的重中之重,所以不管什么时代,统治者和其所处的文化体制都会开列一个经典阅读的书单,都会用各种手段来控制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在时代转折时期,文学总是扮演着时代号角的角色。当一个国家遭受外敌侮辱时,作家和诗人往往是站在最前面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的先锋;而国民需要启蒙时,文学也担当了开启民智的责任。今天,文化产业化似乎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但大家也一定看到了,文化要真正产业化,靠的还是创意,展现的还是文学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二,文学始终是人类的良心。中国诗人公刘说过:“诗人是时代的良心。”这句话成了很多诗人的座右铭,也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本身就熔铸了作家、诗人对世界,对人类,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与善意,每一篇优秀之作都包涵着作家、诗人内心对美好世界的纯真的倾诉与诚挚的呼唤。我也可以这样说:“文学始终是人类的良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不但容纳、概括与保留了国家、民族的文化智慧与精神追求,还保留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良心。真正的文学创作是无功利性的,因为它来自最纯净的心灵。优秀的诗人、作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民族的赤子,是群体中的精英,因此他们的创造无疑是代表着民族的灵魂的。文学建构了真善美的世界,经受这个世界洗礼的人会减少罪恶的欲望的。我们读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这篇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告诉了我们,文学是可以唤醒良知的。

第三,文学促进世界变革与社会的和谐。文学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它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人群的思想感情的交流,也促进了各民族彼此的文化包容与文化认同。很难想象,没有文学这个中介,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会有多深的隔膜。文学在促进世界和谐中可以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世界依然存在着战争与炮火时,让落后的民族饱受饥饿的折磨时,文学可以唤醒爱心与和平。2009年夏天,我应邀出席了韩国的“万海祝典”并参加了在首尔举办的国际诗歌研讨会时,韩国诗人文昌吉先生把他的诗集送给我,其中就有对南北韩族人统一与和平的思考。其实,不但南韩与北韩之间的和平,需要文学的交流,也需要文化的认同。中韩两个大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也需要文学这个中介,我们之间用文学来沟通心灵,来促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从而加强各方面的合作,走上共同发展之路。

总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与未来,文学总是与我们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文学总是连通着所有人的心灵,文学创作、出版与阅读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是我们最理想的一种生活,是我们精神得以提升的媒介。因此,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对文学现实的看法,对文学未来的快乐的向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1762-600720.html

上一篇:新锐女作家亮相童书市场
收藏 IP: 61.149.2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