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soph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nosophy

博文

出国与“精英”

已有 3215 次阅读 2012-3-22 01:53 |个人分类:英语学习|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出国, 精英

“精英”
 
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面,按顺序考虑,“博”了才能“大”,“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精”,而那个“精”需要多了才可能“深”,虽然“深”到了什么程度不一定都明白。于是,什么“出国深造”啦,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科学”啦等等的类似言辞就纷纷出笼了。难道出了国就铁定都能“深造”吗?自从有“出国”一说开始到如今,事实是,不但“深造”的非常少,“浅造”,“胡造”加上“瞎造”同“滥造”的却多得不得了!钱钟书的《围城》里面的方先生,不就是典型一个吗?不谈人的本质,不论人的基因,单单从概率的角度来说,能“深造”的也绝对是少数嘛!
 
而出国的难道都是“精英”吗?也不见得!出国的时候有些是“英”,靠着“外语”好出国的。有些是“精”,人精,鬼精,马屁精,都是精嘛,还有别的“精”呢!于是,出国的时候是不是“精英”就不好说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一般都不是“英精”,达不到那里,顶多是“汉精”。
 
出了国之后呢,由于外语大多数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本应该依赖外语提高达到“精”多得到处冒的水平就非常困难了,很多的“精”也就没了,干瘪了,萎缩了,慢慢地学光了。原来本就不太多的“英”呢也逐渐跟不上了,把“英”变成了“汉”了嘛,外语于是也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的提高,到头来“英”也基本上没了,也干瘪了,萎缩了。这样的本来就是多数,自然成“英精”的也就不多了。那么,成了“精英”的机会如何呢?对不起,既然在外国,不用“英”(含法德俄葡意西等等“外语”)别说“英精”成不了,铁定是成不了“精英”的。当然了,很小的一部分,成了“精”,或者成了“英”,或者成了“英精”,更小的一部分,才能称得起是“精英”。
 
回国
 
不论在外国成了什么,不论是“浅造”了,“瞎造”了,“胡造”了,“滥造”,“往死了造”,乃至“深造”了,最终回到了国内,想要成“精”的被叫做“海归”,只好同“土鳖”们斗乐子了,还不一定能乐,更不一定能“斗”得明白。比一比“汉精”同“英精”到底哪一个更“深”更“博”更“大”更“精”呢,斗败了就只好自杀身亡,在外国没有“往死了造”却回国达到了“找死”的高深境界了。不论是否可叹可悲可气,这可是有事实作证明的,虽然不多。难道还希望多一些吗?当然是越少越好了!想要成“英”的呢,则没有人愿意搭理,整个儿一个“假洋鬼子”,至少是“假洋鬼子”坯子:
眼睛不够蓝,
鼻子不够长,
皮肤不够白,
头发不够黄,
嘴巴不会溜,
个头不够壮,
钱财不够多
口气不够洋
英语说不懂,
汉语跟不上,
西餐吃不起,
中餐坏肚肠。
 
真洋鬼子当不上,成了“英”那是自找倒霉。举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就是个很具体的例子,本人没被整死,还算幸运,却祸及后人呐,不是杨先生刻意要祸及后人的;还有所谓《许国璋英语》四册之后五、六两册的主编,那位俞大茵女士,也是例子,整死本人不算还祸及全家呐,也不是俞女士刻意要祸及全家的。还有一位著名翻译家,傅雷,又如何呢?傅聪还真聪明!于是,成“英精”就只好墙里开花墙外红,一枝红杏出墙头了,整死人家已经够可以了,难道还需要再努力一把骂人家吗?想成“精英”的,还用多说吗?那可是费了劲去了,是不是?
 
还不如“胡造”加“瞎造”外带“滥造”呢!起码有机会“山寨”嘛!哈哈。又想到一点,回了国,不论是不是“精英”,难道就没有可能被“山寨”了吗?

受到
启发而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9060-550378.html

上一篇:学习起English来,到底能不能快速学习英语?
下一篇:英式英语,美式英语,自式英语,不是英语!
收藏 IP: 66.168.244.*| 热度|

3 曹聪 吕喆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