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qr

博文

东中煤矿冒顶

已有 3400 次阅读 2012-3-12 15:52 |个人分类:闽山闽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采样, 塌方, 东中煤矿

 

 

       东中煤矿冒顶

 

1965年初,福建省地质局三0五地质队(顺便说一下,怎么一下子变成三0五地质队了?那一年要搞什么“拖拉斯”,同专业的集中,我们三0 一队搞煤的,几乎全部调到三0 五队),继三0 一地质队仍然在福建永定找煤。我们组组长是我们上一届的徐世荣,驻地是培丰公社。

一开始,我们就干呆了一周。原因是国民党在当地空投了特务,全县各公社,封山搜山,我们都是外地人,怕引起误会,公社交给我们的任务是,看守电话,做好公社的保卫工作。拉大网似地搜索了一个星期,什么也没搜到,不得不不了了之。

开始工作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先进行老硐调查(工作必须这样安排,天冷,自然通风好,天一热这项工作无法进行)。永定县是个烤烟大县,烤烟用的是无烟煤,所以自古(最早有清朝的老硐)以来,采无烟煤是当地有的人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清朝的老硐是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进硐必须有响导。由于生产能力所限,生产时能不凿岩就尽量不凿岩。所以煤硐中,宽大地方简直像礼堂一样,窄小地方人必须背贴顶板,腹贴底板爬进去。由于年代久远,粗(最粗者直径可达半米)细不同的支护全部烂光,顶板上留下一个个圆圆的月亮,既好看又吓人。当时人是(现在也是)爬着往外出煤的,一条大绳斜着挎过肩膀,后拖一个像牛槽子一样的长条儿筐,用来装煤,劳动很苦很累。

这种硐实际上最安全,它经过了百年的考验。

我们出事儿的硐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硐。是东中生产大队的煤硐,归大队管辖,当年掘进和采煤时并不正规,以后每年烤烟时采采煤,也都是短期的,从来没有正式维护过,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这是出事儿以后的认识,当时完全没有知觉。

那一天,找的响导领我们到硐口,讲了讲当年的生产情况,说这几年他也没有再进过硐,然后说有事儿就走了。由徐世荣带领,我们几个人进硐100左右米,就找到了煤层,准备取样。忽然,不知谁说:“听,有动静!”大家静下来,细听,一下一下有掉小石头的声音……“不好,快撤!”徐世荣说。也是在他带领下,大家急忙外撤。通过掉小石头的地段,每个人都心惊胆颤。在我们离硐口20米左右的时候,硐里大塌方发生了,在强大气流的冲击下,有的人摔倒,有的人跟头把式跑出硐外。人都出来后,那个惊恐样儿简直无法形容。一个个瘫坐在硐口,缓那口气儿。只好像泄了气儿的皮球一样儿,返回驻地。

后来分析,我们这次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进的硐多了,艺高人胆大,在没有响导的情况下,进硐没有“敲帮问顶”;二是听到动静后,没有分析具体情况,就冒险穿越掉碴带往出跑。其实我们取样的地方很安全,这一跑,第一增加了在掉碴带被砸的危险,第二由于振动会诱发事故提前发生。

什么叫事后诸葛亮,这就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2281-546932.html

上一篇:鸡蛋花
下一篇:高山放木
收藏 IP: 113.5.2.*| 热度|

6 齐伟 陆俊茜 刘洋 吕喆 汪梦雅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9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